指导学习中医知识,中医指导内容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指导学习中医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指导学习中医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自学中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是自学中医的,经过医校学习,考取了医士毕业证。我从十五岁开始,为了母亲的肺气肿病辍学,开始学医为母亲治病。在医院宣布母亲只能活三个月后,我使母亲的生命延续了二十六年。用了十年时间,竟然治愈了,活到了八十二岁寿终正寝。从那时候,我便愛上了医学,相继治好很多大医院无法治愈的疑难病。也创作了阴阳医学道理论,使我为医学做了一定的贡献,这就是我学医的体会。
《难得清醒》:世人都为名利醉,唯我来向道里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中医三圣人:
1.医祖(伊尹)——代表作《汤液经法》(已失传),核心方剂收录在《辅行诀养生版》中;
2.医圣(张仲景)——代表作《伤寒论》,是由《汤液经法》加减化裁而来;
3.医仙(傅青主)——代表作《傅青主男女科全书》,《傅青主男科》中的“虚劳门”一篇,特别适合现代人的亚健康体质调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
医圣的《伤寒论》和医仙的《傅青主男女科全书》都能买到,短小精悍的《辅行诀养生版》(31页)买不到,属于个人珍藏书,目前只能搜索共享平台“360个人图书馆”网站,免费注册登录之后才可以搜索“辅行诀养生版”。学习不懂辅行诀,背遍汤剂也枉然,里面含有经方的治病思路和组方公式,含有下面的《汤液经法图》
这个问题对我口味,我就是一部分家传一部分自学。学医动机不是为钱和证,只是看到世面上太多人吃药和大药房,如果不掌握点中医知识,人到老了恐怕身体出现症状,也许一次住院回到解放前。
要问自学中医有啥经验,学经典太烧脑,但也要掌握阴阳五行的运用和关系,五色五味,喜怒悲思恐对应,天人合一运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还有药物归经,药味药性与量等,必须会。还有脉诊脉象,舌诊面诊,人的气色与健康。药物的加工于炮制,不说过精,但也得会才能行,否则达不到效果。
说起中医无论怎么学,很多东西都是凭大脑记的,中医是经验的积累,没有捷径。拿握不牢不是好与坏的问题,是人命关天生与死的关系。别人信任你敢吃你的药,总不能延误病程要了别人的命对吧?
我学中医大多是看的名人医案,看别人是如何运用中药治病的。初学中医无论学的再好,最好不要轻意为别人治病,就怕出问题,自己的家人也不行,一但出了问题恐怕没能力解决,也许今生美好的学医梦泡汤。
我为人治病是专找被医院放弃治疗的,在家等死的患者,这样没有太大压力,死马当成活马医。但是自心压力大于外在压力,为什么?为证明中医的神奇,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成功后可能名声大作,失败前功尽弃威风扫地。只要你能把这一类患者治好,你的行医路会越走越宽,也从中取得了经验。
我对放弃治疗的患者医治是全免费的,只要别人愿意让你只,我就把患者当成最好的老师。个人认为学医最好的老师是患者,跟别人学不算自己的医术。金钱和证书和我没关系,只是自己能掌握这门学问,亲的近的有健康问题时难不着就行。别看我是自学中医还照样种地,我感觉自己过的很充实,很多亲朋好友的毛病被医院定为非常严重了,结果几乎不用花钱利用中医都治好了。只要人们能利用好中医,世上可以说一半毛病都不用花钱能好,生活当中药物太多了。
本人有个愿望,让更多人学会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中医疗法,造福人类与后世。
先辈流传给我们祖国的中医药知识,就像海洋一样广茅深遂,人民用之不尽淘之不渴。
中医自学范围有限,进展缓漫。中医药学是书本理论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的,关呼人民生命容不得分毫差错。
中医药学书本知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践,没有实践的书本知识,就只能算作文化知识,只有通过自已实践应证过的文字才能变成真实可用的医朮。
.中医难的就是难在实践,在那实践,用什么实践?在人体身上实践,谁的身体能给你实践?……只能在自已身体上实践……,为什么有的说"久病成良医",就是因为自已在自已身上反反复复实践,取得了可靠的实践经验,时间长了就成为了良医。
中医自学范围有限,这里单指个人,因为人体体质的区别,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出现的疾患各异,预防、治疗则重面就有了差异,自已身上出现过的问题用于实践总是有局限性的,因为还有男、女有别,老、幼及病种等等的差异存在。
我的经验多着呢!不让分享啊!没有资质,不能往深往具体里说,一说就不通过。
我自学中医,可以骄傲地说,头条别无他人会有我痴迷和刻苦。十多年如一日,一个个小本本,记录了无数的经典基础理论以及古人的经典处方,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其成和曲黎敏等的中医普及讲课,无论电视或电台,基本都收看收听。
五脏六腑与自然五行的关系,包括相生相克关系,人们的情志与健康关系,我花了很多时间背出来。还自己制作了图片……
这样,我就利用这张图,结合人体阴阳平衡,给自己调理疾病。
医院治不好我的病,就开始自己攻克。
我有十多种”病”靠自己调理好了:荨麻疹、幽门螺杆菌、口腔颞颌关节移位、牙龈瘤、扁桃腺增生、脚跟疼痛不能走路、常常口腔溃疡、咳嗽、哮喘等,都在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和实践中”,自我痊愈了。去年年底的一次腰椎尾椎骶骨压迫神经(卧床不起),医生要手术,也靠自己痊愈了,最近的胸膜疼痛(不能咳嗽),只是四天就又康复了。
说自愈,其实就是提升了身体自己的能力,自己修复达到新的平衡。
我爱中医!学习理解中医的阴阳平衡、扶正固本、升清降浊……我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血充足百病消……
无论自己身体遇到什么,坚信身体会修复,只要休息好吃好睡好,什么病都不用犯愁。
想学习中医,你有什么建议?可以传授些经验吗?
中医药在这次阻击战胜疫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再次引起国人的普遍关注,有人建议把中医药适度地引入课本教材,这是个很好的设想。有人对中医药产生了兴趣,想学习些中医药知识,这也是很好的事情。学中医药,首先要端正态度,古人云:“君子可相授,浪人切勿传",就是以人品为先。其次,要先从简单的基础知识入手,如“中医三字经”,“药性赋",“脉学”,经络知识等,再求深入,学《黄帝内经》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学中医先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这三本书开始吧,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三本明白的差不多了,再逐步增加中医书籍,学习中医的好处一是可以自医,二是自己解决不了找别的医生时也会有个判断,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名医不等于明医,只有自己也懂医理时才知道找到的医生水平高低。
在这里说不上什么传授,只能说相互学习,共同研究。
中医,说好学也好学,说难学也难学。只要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去看待中医那就不难了。比如中医中的整体观念与辩证法中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吻合。阴阳则是予盾的双方,辩证论治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以上,是大的方面,在具体学习中还要多思考,多[_a***_],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临床经验中的方子是先人几千年临床实践给我们留下的。还要死记硬背。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解释它的药理机制。
这就是我学中医的一点感受吧。望大家有一定的借签。
一个人,想做某种事情。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古人说的立志,不是单独的立志于某种事业。首先是要以自己喜好这种事业去服务社会。学中医也好,学西医也好。如果出发点是钱,是负面动力。即很累而成绩也不会太大。如果出发点是治病救人,是正面动力。成绩就会加倍。各省地区都会有中医学院。青年班,中老年班,函授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指导学习中医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指导学习中医知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1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