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保护经验交流会,历史文化保护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经验交流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文化保护经验交流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承担了怎样的文化功能?
历史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即通过一朝一代各色人物的粉墨登场,来演绎“仁义礼智信”,何谓忠奸,何为善恶美丑?
不同朝代的君臣与子民,用不同的经历,在这部历史大戏的上演中,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奠定了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
三国时期的各路纷争,桃园结义、舌战群儒,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演义了一个“义”!
(图片来自网络)
1.传承:文化的流传,在厉害的人也就是匆匆百年,没有历史如何来的传承。
2.借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3.文化: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名族的一种文化。
4.经验: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少走弯路。
5.根源:没有历史,鸡为什么叫鸡?猪为什么叫猪?人为什么是人?文字从哪里来?国家从哪里来?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但只有中华民族的文明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华文明的延续,主要在于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所形成、沉淀并传承的独特的、顽强的人文历史。即便经过外族统治,权力断代,但只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还在延续,就一定可以复兴。正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悠久的历史,中国才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我认为,历史对于文化的最大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1、历史是经验积累与传递的纽带,人们通过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明辨是非曲直;
2、历史是文化沉淀与传承的载体,人们通过历史吸取文明精华,保持优良传统,更好地推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3、历史是客观存在过的真实事物,往往有迹可循,人们通过探索历史规律,“以史为镜”,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和规划;
4、历史的包容性和延续性,使文明的传承和思想传播丰富而多样,才有文明和思想的不断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文明和思想;
人类学习知识的途径无外乎有三种:自己实践、老师口耳相传、阅读。
而自从文字发明以来,人类就对知识的保存、传承、积累、学习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而历史,就是对过去人类活动和知识的文字记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对人类知识的传承与积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人类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鉴古而知今,对当下的生活提供一个历史的参考背景,同时,还可以对未来的生活和发展起到一个预测的功能。
历史还可以让人避免一种虚无感。
知道人类的过往发展过程,可以让人们知道从何而来,从而让人们的生活有一种历史的确定感。
虽然我喜欢历史,但要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水平的限止,也不能说出全貌。只能以一斑窥全身。在诸位历史爱好者面前,真是班门弄斧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都有爱历史喜欢文化的好传统。
五千年的中国上下历史,每朝每代都有把历史记载传下来的良好习惯。
从上古的《尚书》到春秋战国的《春秋》《战国策》甚至人们说的《诗经》也是史诗的传颂。
因此,中国的二十五史,代代皆有史书留传,我们中国人从史书上知道了我们的祖先是怎么一代代建设这片美丽的土地。并且把这种历史的文化沉淀下来,让我们后人不犯错,不走邪不沉醉以往,永远面向未来的坦荡和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更主要的是有这些历史文化薰陶,我们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有恋家爱国的情结。
而影响我们最深的就属于司马迁的《史记》,要不鲁迅能称《史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影响了我们子孙后代一辈辈的人。
个人如何系统地了解中国历史?
首先,要清楚中国历史的大致发展阶段,一般我们最简单地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古代部分,可分为史前时期(即通过考古得到信息的时期)、先秦时期(秦大一统王朝之前的夏商周时期)、秦汉魏晋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王朝更迭)时期。近代部分一般划分法是从***战争开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致又分为晚清统治、中华民国统治、北洋***时期、***统治时期。现代史主要就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不同阶段发展,1949~1952巩固新生***期;1953~1956过渡时期;1956~1966十年探索时期;1966~1***6十年动荡时期;1***8~今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
了解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后,就要看想要了解的详略程度、知识深度以及知识范围了。如果只是单纯地想粗略梳理一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把握主要脉络而不细究具体细节的话,那就看中国通史类的读本。中国通史有各个版本,每个版本的详略程度、写作风格和侧重点有所不一,如果不想读部头大的,那推荐吕思勉的《中国通史》,仅一册但内容也比较齐全了,读起来也不乏味。顺带可以和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对比着看,黄氏此书内容不深,最主要的是渗透了其“大历史观”的写法。钱穆的《国史大纲》适合想要了解一些历史评论的读者,其中作者的思想和倾向比较明显。白寿彝的《中国通史》可以说部头很大,非常详细。
如果了解了通史之后,对具体某一个时段的历史想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那就需要看更为详细的书了。考古时期的历史,可以读《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推荐吕思勉先生的《先秦史》,秦汉史可读钱穆的《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历史比较乱,如果有文言功底可以看《晋书》、《资治通鉴》等,通俗一些的可读《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隋唐时期可读岑仲勉的《隋唐史》,宋代历史研究成果颇多,粗略了解的话可以读一读《剑桥中国史》中的宋史卷。元代可读《新元史》,明代历史想读有趣的就看《明朝那些事儿》,清史看《清史稿》就好。近代史推荐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系统地了解历史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从纵向来说,历史大多承前启后,每个时代都会对之后的时代有所影响,也都会被上一个时代所影响,从横向看,历史不是光秃秃的一条直线,它会产生诸多的分支,而这些分支也是需要去了解的,比如你了解日本的历史,在日本文字出现之前,日本的历史大多支零片段的记录在中国的史书中。下面从几点简要分析,如何了解中国历史。
1、了解社会阶级
时代的演变,离不开一点,阶级。这是在历史中肯定存在的,看历史书,首先要看各个阶级的生活状况,打个比方,农民阶级受压迫过于厉害,总会有一个爆发点出现,时势造英雄。比如陈胜吴广起义。皇权阶级的政策与当时社会情况对的匹配度高不高。如果贵族的势力很大,这个时候皇权想要一锅端,比如当时王安石的变法,触犯了贵族阶级的利益,得到的下场只能是变法失败、皇权被削弱。
2、社会文化情况
社会文化情况也是需要了解的,这直接决定了读书人的多少,在古代那种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下,这点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文化也会反映社会的发展情况,当时印刷术发明之后,纸张发明之后,对于文化的改革都是立竿见影的(印刷术有些许争议)。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往往与当时的经济情况紧密挂钩。
3、认知格局
这点也是很重要的,你的认知点不能只是局限于那一点,而是要放眼整个时间线的发展,看某个朝代的时候不单单只是看到这个朝代的情况,要看到更多的东西,对当时的各种情况有一个综合的判断,看史书也不能只听信于一家之言,最好能从正反系统地去了解,毕竟正史是成功者书写的赞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文化保护经验交流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经验交流会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4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