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指导因明学习指导-因明学讲座心得体会

因明学习指导-因明学讲座心得体会

cysgjjcysgjj时间2024-02-28 03:20:07分类学习指导浏览38
导读:本文目录一览: 1、因明的历史溯源 2、论玄奘的学术成就...

本文目录一览:

因明的历史溯源

佛教的因明一直是为教义服务的,一但空洞地论究论式而不论论旨,那就成为世间之学术了,也就成为遍计所执性思维逻辑了,所谓因明也就不能成为正因之明处了 因明方法的运用在历史上是有变化的。

藏传佛教因明学有1200多年的历史,其间的传承与实践从未间断过。

“三因学说”是藏族古代朴素的唯物认识观五源学说(水、火、土、风、空)演变而来的。藏医药的起源:藏医起源于青藏高原,起源于藏民族本身。藏医诞生于***族祖先与大自然斗争的各种经验中。

论玄奘的学术成就

唐代玄奘法师西行求法,“道贯五明,声映千古”(窥基语),他在因明学(论辩逻辑)方面的成就代表了印度当时的最高水平。本文拟从西行求学、回国译讲和培养人才以及从理论上继承、发展陈那新因明三个方面来加以评述。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历尽千难万险前往天竺取经求法,前后17年,学遍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携带回许多经籍,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由于其深厚的佛学造诣,他被人们给予了“解脱天”和“大乘天”的极高荣誊。

玄奘是谁有何成就1 玄奘,本名陈祎,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公元612年,玄奘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等佛法。

玄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唐贞观十九年(645年),46岁的玄奘自印度归国。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

玄奘的主要功绩是: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佛家因明

1、因明学是佛教用来诠解哲学思想的形式方法,故而它在佛教中占有一定地位,特别是在藏传佛教中,因明学是义学一门重要科目和论辩方式。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的哲学、逻辑学也广泛地影响到中土的社会意识形态,大有西方中心论之趋势。

2、在佛家因明产生之前,古代印度已有的学问一般称之为正理。正理思想首先由小乘开始研究。佛家有关因明的第一部著作是由法救著的《论义门论》,此书已失传,据说与龙树菩萨的《方便心论》相似。

3、因明:於所诠是真或倒,能辨而抉的正理,或者述量、比量量之相的科,“因明”或“理”。

4、佛教讲的五明是指 工巧明(工艺学)、声明(语言学)、医方明(医学)、外明(天文学)和内明(佛学),它源于古老的象雄雍仲本教。

5、因明:印度正理派首创。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学者弥勒、无著在《瑜伽师地论》中用“论体”等七事来作解释。到了陈那作《集量论》,把它发展到以“量论”为主要内容的探讨。

6、继陈那之后法称是佛家量论因明学的最得力贡献者,法称所著的量论因明学的著作有七部,即“因明七论”,分别为:《释量论》、《定量论》、《正理滴论》、《因滴论》、《关系论》、《悟他论》、《净理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5190.html

因明玄奘佛家
小班个别学习观察指导-小班个别幼儿观察50篇简短 党课经验交流-党课经验交流会发言稿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