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学习教学设计指导-时间的教学方法

本文目录一览:
- 1、《时分秒》教学设计
- 2、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热门4篇)
- 3、《一分钟》教学设计
- 4、认识时间教案
- 5、《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时分秒》教学设计
《时分秒》教学设计如下:教学内容 教材9394页例12。教学目的 学习简单的单位换算: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会计算经过时间: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起始和结束时间,准确计算出经过的时间长度。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课后反思]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
教学计划设计,是水平***的细化与分解,是课程总目标的基本单位,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教学内容***的表述,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数学教学***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热门4篇)
探究新知:初步感知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解释24小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区别。 体验24小时计时法:观察钟面,理解原理,体验实践应用。 巩固练习:通过写一写、同桌互出题、辨一辨等方式进行巩固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24小时计时法,用它表示时间。 培养观察力和发现能力。 强化时间观念。
通过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收集信息。 组织交流,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 学生猜测。 分享生活中常见的时间表示方式。 教师演示,解释一天24小时的原理。 学生实践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引入24时计时法的概念。
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24小时计时法,用它表示时间。培养观察力和发现能力。强化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24小时计时法的意义。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展示老朋友图片,引入新课。探究24小时计时法通过观察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学习24小时计时法。强调时间的宝贵,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一分钟》教学设计
1、《一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学习并掌握9个生字,同时能够正确书写8个字。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间的宝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学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拖延、不懒散。
2、《一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本课生字词,能够流利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悟时间的宝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正确态度,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能力的训练。
3、《一分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识字目标:识别并掌握“钟”、“零”、“闹”等9个生字。朗读目标: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目标:通过讨论、表演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守时的重要性。表达目标:在口语表达中积累词语和句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游戏导入:通过全体起立立正,双手前平坚持站好一分钟的游戏,引导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度,从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指导“钟”字书写:师生共同书写“钟”字,指导学生记忆字形,注意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学生需在田字格内认真书写三遍。
5、《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钟、元、迟等生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够准确、流畅、富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的价值,学会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6、教学难点:揣摩元元的心理,在朗读中体会时间的宝贵。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 游戏导入:全体起立立正,双手前平坚持站好一分钟,导入新课。新课教学:(一)指导“钟”字书写 - 师生齐写板书“一分钟”。指导记忆“钟”字的书写(头齐腰齐脚不齐)。
认识时间教案
1、使学生认识到时间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正确读写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看清时针指向几或者接近几,掌握时间的认读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_a***_]。
2、幼儿园教案《认识时间》1 活动目的: 分辨白天,黑夜,早上,晚上的突出特征。 理解简单时间先后发生的时序关系。 活动内容: 活动一:早上和晚上 出示早上和晚上的图片,请孩子观察。 比较2张图片上的不同之处。
3、复习并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学习时间“星期”,理解其顺序性和周期性,形成“星期”概念。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活动准备:教具与学具: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童话录音《星期妈妈和孩子们》、星期转盘游戏课件、星其盘操作材料。
4、认识时间教案 篇1 课题生成: 幼儿数学活动要求教师们在活动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儿真正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并掌握这一概念的的属性。“星期”这一时间概念的属性之一是其顺序性(星期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周期性(七天一循环,周而复始)。
5、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认识时间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时间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师演示,解释一天24小时的原理。 学生实践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引入24时计时法的概念。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教师展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讨论外圈和内圈数字的含义。 教师拨动时针,学生学习如何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学生学习下午至晚上时间的表示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实际生活,理解24小时计时法,学会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掌握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表示时间,熟练转换两种计时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播放两个朋友约定见面的视频,引出主题。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在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4时计时法”作为计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教材借助多种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课堂活动以生活场景如学生上学、午餐时间、课程安排等为依托,通过具体示例讲解24小时计时法的写法和转换,如将16:30转换为下午4:30。教学内容包括时间计算实例、工作时间的表示、电影时长的计算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深化理解。
教学设计说明: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与思考的空间。学生对时间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来认识24时记时法,是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5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