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教学经验交流的意义,组织教学经验交流的意义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组织教学经验交流的意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组织教学经验交流的意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各地的教师进修学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进修学校,五脏俱全,开支不小。进修学校冗员不少,都是抽调的业务精英,事不多,浪费人才。
教师进修学校已完成历史使命,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它的存在,浪费资源,徒耗钱粮。
目前的教师队伍结构与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逐步年轻化,都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大多学历达标,继续教育渠道多样,单从提高教师角度衡量,只有进修部有些存在的意义,其它没必要存在了。进修部可在教育局开列,不必单独另列
进修学校没事可干,尽给基层找事,添乱。期中期末基层学校工作量繁重,不胜其忙,他们偏在此时出现,布置你写计划开课题,检查验收考核,无用功,加大学校负担。我在中学负责教学管理,深有体会。可惜我说了不算,我若说话好使,早把进修校撤了。那能解放多少优秀教师充实一线教学?那能给不宽裕的县级财政节约多少开支?
教师进修学校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主要是因为上世纪,大量的民师转正。众所周知的是,那时的民师大部分知识有限,在经过考试、考核,他们中的人大部分被录用了,成为有编制的教师,一小部分人因为知识水平低和一些特殊的原因,被辞退了,成为了“曾经的民师”。
被录用的“民师”,也没有几个学问高的,只不过是学校需要一定量的老师,而是把所有参与考试、考核的老师们从高分到低分录用,被录用的只是相比之下,分数靠前而已。
那时的民师普遍文化知识低,而且没有接触过教育教学理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都是“半工半农”状态,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育教学。
教师进修学校就是解决这些转正民师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全面教育,使他们在知识和理论上都有所提高。所以那时的转正民师(就我身边的实际情况说),被分批到县进修学校进行了两到三年的全日制进修学习。在进修学校,他们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接受教育教学理论的教育。
进修学校,对于提高民师的整体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随着迅速教育的发展,各类师范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到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时至今日,那些老“民师”已经基本上退休,学校里已经很少有他们的身影了,即使有极个别的还没有退休,但也到了退休的边缘。
进修学校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现在的教师即使要“进修”学习,也有多种形式,进修学校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想一想,就连暑期的继续教育,已经有好几年都不用进修学校承担了。所以它已经被慢慢地闲置了。
为什么进修学校没有被彻底取消?应该说为那里面的“教师”着想吧,那里的培训老师,也大都上了年纪,临近退休的年龄,总不能置他们与不顾吧。等到了他们大部分都退休后,进修学校自然也就会随之消失吧。
各地的教师进修学校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其教研引领能力已经不足以对各校起到引领作用,已经沦落为一个行政单位,当下主要是引导区域学校搞课改,但由于水平不够,基本上都是在乱改,是在瞎折腾,而且一波接一波的折腾,有点类似于上世纪50年代的大炼钢铁运动,结果是改过去改过来,就没炼出一点钢来!所以没有教师进修学校那帮人,基层学校还有可能得到休养生息,然后自己搞出点名堂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组织教学经验交流的意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组织教学经验交流的意义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1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