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产业经验交流,数字经济产业经验交流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数字经济产业经验交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数字经济产业经验交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如何对其进行预测?
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化:数字经济时代以数据为基础,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成为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
2.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和产品将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
3. 平台化:数字经济时代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打破了传统产业的边界,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无缝衔接。
4. 个性化:数字经济时代的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企业需要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5. 全球化:数字经济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企业和产品可以跨越国界进行交流和合作,推动全球化进程。
针对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预测:
1. 技术趋势分析:对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其在数字经济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2. 行业趋势分析:对各行各业在数字经济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其在数字经济中的角色和地位。
3. 消费者需求分析: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消费模式和趋势。
数字经济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经济形式,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连接化。数字经济把全世界连接在一起,每个行业、每个人都可以产生关系,世界被打通了;
2、共享化。数字经济实现了万物互通,资源和价值共享;
3、平台化。数字经济实现了平台化的产生;
4、数据化。数字经济使一切都可以数据化;
5、价值化。数字经济实现了价值最大化;
6、虚拟化。数字经济使商品实现虚拟化;
7、融合化。数字经济使产业融合,产业跨界,相互渗透;
8、去中心化。数字经济实现了去中心化;
9、赋能化。数字经济具有强大的赋能用。
数字经济的特点主要有虚拟性、高渗透性、价值增值性、高附加性等等,数字经济下的很多企业通过转型可以获得一套全方位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现在有很多企业都会通过软通动力提供数字经济转型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它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如何看待数字经济的前景?
数字经济将助力定盘中国经济前行新方位,将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将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业态培育壮大,推动构筑中国经济竞争新优势。
当今的经济环境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突出表现,引导着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是各国经济复苏及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数字经济已经成了各国应对国际经济环境低迷、抢占新的战略制高点的关键。
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词,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中迸发出引领时代的巨大能量,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更凸显了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2020)》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已提升到36.2%,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将突破40万亿元大关。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研究表明,我国数字产业化稳步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从规模上看,2019年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达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从结构上看,数字产业结构持续软化,软件业和互联网行业占比持续提升。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由单点应用向连续协同演进,数据集成、平台赋能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约为28.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0%。其中,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19.5%和8.2%。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数字***建设加速推进***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从程序化反馈到快速灵活反应转变,新型智慧城市已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发展阶段。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字经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数字化基础设施及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建设将提速。数字基建不仅仅是数字经济的基础,甚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选项。
2.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组织、跨业务切实的数据互联互通是社会有效治理、处置重大应急公共***的基础,成为社会共识。预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和“国家大数据战略”融合实施、快速推进。
3.网格化、数字化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数字治理需求得到空前释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字经济产业经验交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字经济产业经验交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2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