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东北的经验交流,民国初期的东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民国时期东北的经验交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民国时期东北的经验交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民国时期的东三省,为什么发展那么快?
第一是东北由于进入农业时代晚,所以没有像关内多数地区那样陷入内卷,农业剩余和人均农业剩余都较高,这样就有了拿出部分耕地种植可以换来原始资本的非粮作物的可能。恰逢欧洲发明了高效的大豆榨油新方法,国际上对大豆这种东亚特有农作物的需求高涨。当时的东北抓住机会大力发展大豆生产和出口,换来了大量原始资本。同时,相对富裕的农村也给东北工业提供了市场需求。
第二是东北与内卷最为严重的华北地区相邻,被饥饿源源不断地驱赶到东北的华北破产农民为迅速扩大的东北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
第三是东北煤铁资源丰富、易开***且其分布正好集中在行政中心沈阳周边,为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第四是俄、日两个相对先发(与当时的中国相比)国家的资本、技术输出,为工业化提供了另一方面的物质基础。
第五是俄、日两个相对落后(与当时的一流先进国家英美法德等相比)国家把东北占为独占势力范围,排除了英美法德等国家利用技术、规模优势进行的经济侵略(长三角等工业化开启得比东北更早的地区则深受其害),而其自身相对中国的优势又无法完全压制住东北民族工业,给了东北民族工业夹缝里成长的机会。
最主要的因素归为三点:一是东北地区社会稳定,二十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东三省在张作霖父子统治下可谓铁板一块,由于东三省处于统一状态,工农业发展有了良好的环境,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增长,人们生活相对安逸,不像中原和南方地区处于军阀混战割据状态,整天你打我来我打你,老百姓流离失所,土地抛荒,随时有被抓壮丁的危险,连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保证不了,何谈发展;
二是物产丰富,东北地区土壤主要是黑土,黑土是非常肥沃的,粮食长得非常好,而且煤炭、有色金属***丰富,为重工业的发展持续注入血液,再加上地广人稀,人均***占有量基本是全国之最,“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足可见东北物产之丰富;
三是外国资金投入,东北地区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势力范围,虽然小日本不怀什么好意,但在此期间,日本投入大量资金、技术,开设工厂,修建铁路,尤其是大连受益最多,所以在民国时期,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将东北当做殖民地经营,间接帮助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之,东北本不是经济发达地区,也不具备充实的文化底蕴,只是各种机缘巧合,从清末到改革开放繁荣了百八十年,而江浙地区人杰地灵,自古就是繁华富庶之地,从南北朝到清末,经历2000多年的富足,直到现在也是经济最为发达地区,不得不佩服!
东三省非中原地带,其兴起始于满清,山东人出关外,大量的关外移民在满清三百年里把黑土地开拓成良田,率先兴旺起的是东三省的农林牧业。
东北的工业发展始于民国,二张期间至日占期间,为其轻工和重工业打好了基础,至解放后至今的建设兵团,东北的工农业已整整开发了四百年了。
东北建国后经济工业建设能领先于国内,并非仅靠于民国吹或日粉眼里的某个十来年。
东三省若没有小日本的战略野心,想将东三省占有成为自己的殖民地,对东三省投入先进的工业发展,交通和铁路自发展,让东北成为了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也就是说小日本将东三省,建成了小日本全面侵华的战略根据地,包括建成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中心,后勤中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民国时期东北的经验交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民国时期东北的经验交流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29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