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分享经验交流,研究生毕业分享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研究生毕业分享经验交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研究生毕业分享经验交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大家考研资料一般怎么找?
- 研究生毕业后薪酬如何?读研值吗?
- 本人中流985学校计算机专业,想从事大数据分享或者AI方面的工作,考研有必要吗?
- 2022考研会更“内卷”吗,该如何应对?
- 考研是否有“内部”资料?对此你怎么看?
大家考研资料一般怎么找?
考研分为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所要准备的资料会有所不同。首先根据自己的专业确定考研需要复习的课程,根据每门课程选择所需的资料。
大部分人考研所考的课程无外乎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
第一阶段
本阶段的复习主要以英语,数学为主。这两门课程的资料几乎各大网站都有售,英语一和英语二的考生都推荐张剑的黄皮书,当时有这本书的人比较多,而且书里面详细介绍了考研英语的历年真题及考试方法。会有针对性的辅导考生如何作答各类题目。尤其对阅读理解以及写作给出了很好的复习方法,本人用他的教材英语考到了76分。其他的复习教材也都有各自的特色,可以适当根据自己的弱项来进行选择复习资料。他建议购买的资料不宜过多,多了也不一定能看完,这样就失去了重点,而且会产生很强的疲劳感。这里只介绍方法,提供资源途径,至于数学可以自己去网上搜索相关热销教材。
另外各学校也会有各考研辅导机构。但购买教材一般都跟课程相配套,可能花的价钱会稍多。没有报班的同学可以试做参考。报班的优势还可以获得独家视频资料,有专业名师进行讲解,也算一种不错的复习方法。
第二阶段
到中后期,基本上开始着手政治的复习。政治的复习资料基本上比较固定,每年能够押中考题的复习资料也基本上在原有之间不是秘密,只要稍作打听即可。
专业课的复习集中在后期。因为专业课由目标院校自主命题,所以在找资料时要尽量打听该院校相关消息。可以询问本校的师兄师姐,浏览该校的考研论坛或者网上贴吧,最好的方法是能找到联系本校打印店的途径,一般该校打印店都会出售往年复试复习资料,托人购买,或者是前往购买,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许多学校每年对专业课的命题也不会有太多变化,复习好了的话,考试时候就相对轻松,能拿高分。
1.确定考研学校和专业。
2.公共课英语和政治不用多说,建议真题是王道,先把真题吃透,再是各种模拟题。购买真题建议挑大出版社,挑评价好的,解析详细的资料即可。
英语建议自己复习,政治报个班能快速了解考研情况,但是也不能完全靠报班,提高的根本还是自己做真题。
3.专业课资料。
本校跨专业,建议直接去外专业听课,认识熟人,借课堂笔记去复印,也可以在学校复印店打印往年期末考试题。一般来说,本校跨专业相对好搜集。
外校本专业。这是很多同学的考研选择。搜集这部分资料难度相对比较大。
建议:
1.目标学校内的打字复印店不能错过。很多打字复印店材料特别齐全。自己亲自去一趟,收获不小。
2.目标学校外的旧书店不能错过。旧书店经常有用过的专业书,上面密密麻麻笔记的那种最好。因为跨校,很多时候专业课教材是不一样的 买新的没有带笔记的好用。
3.目标学校校内论坛不能错过。通过论坛,能很快认识同专业刚刚考上研究生的同学 他们用的资料可信度高,还能在面试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是非常好的搜集资料的方式。
每年考研基本上都是两类课目
一个是公共课:数学,英语和政治
一个是专业课
公共课市面上有很多资料,36讲,复习全书等等,因此不再赘述
考研最关键的就是专业课,专业课是报考学校自己出题,所以资料获取成为考研致胜的一大因素。专业课获取资料越透明,你比别人得高分的几率越大,相反[_a***_]你对你所报考学校专业课知之甚少,最后考试也容易出状况。
鉴于此,我有三个建议渠道
1,学姐学长
这是利用你交际关系网的时候了,每个学校都有考研的学姐学长,你的朋友所在学校也都有考研的学姐学长,通过班主任,学校或者你朋友搜集他们报考院校和专业(一般考本专业的话,找自己专业的学姐学长打听就ok),从他们手中得到有关资料和笔记。
2,网络
网络上是有一些有专业课资料的网站的。这个我用的不多,贴出一个还不错的网站给大家
关于英语方面
首先你的单词要过关,在我考研学习中我感觉,如果你的时间比较充分可以把朱伟的《恋恋有词》***认真学习,朱伟老师的单词课讲的比较幽默,会教一些单词学习的技巧,在阅读理解方面,我感觉何凯文老师的阅读理解具有一些技巧,但是我感觉何老师的课堂比较随意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但是他讲的阅读理解对我们做阅读理解真的有很大帮助。
关于数学方面
数学无论你考数学一,二,三,我感觉汤家凤汤爷的数学讲的是这几个老师中讲的不错的老师,知识点讲的比较透彻及课堂内容安排比较紧凑,汤爷在课堂上还会讲一下鸡汤,考研过程是比较枯燥的但是当不想学习的时候可以看看汤爷的鸡汤立刻就有了动力。
关于政治方面
政治在开始学习中首先把知识点大致过一遍,然后买一本《风中劲草》把里面知识点背诵完,这个书对做选择题比较好,然后把这本书看好在做肖秀荣的1000题,在考试前一个多月会有肖秀荣最后八套,和最后四套卷把后面大题背会即可去战场考试。
关于专业课方面
谢邀。
当时我就是一个班的报,报的文都,主要是数学底子差,而汤老师讲的基础,这个随着个人能力加之时间调配进行选择。
数学用的书是李永乐,忘记了,应该是这个名字,数二,刷了两遍,基础能力太差,最后数学和英语差不多分数😅我觉得尽着这一本就够用了,再就是配合着教材找原理,这很重要。
英语词汇用的新东方绿皮的,习题是黄皮的,都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就是大众用那种,后期刷真题,作文用的何凯文的三步法,个人感觉还可以,相当于一种积累吧,不过英语本来也就是积累的过程。
政治跟着辅导班的教材用,后期做了肖秀荣的,个人感觉,政治不是拉分科目,根据每年热点结合前年估分老师,及时调整后期的压分用书。
数学第六学期开学就应该看课本了,多背背单词,积累句型,研究生都毕业快四年了,考研都六年了,哈哈,好快啊,抓紧时间,加油,祝好运
研究生毕业后薪酬如何?读研值吗?
2019年2月15日,小西看到不少朋友晒出的10年考研成绩,有280多分担心单科不过线的,也有402分问题不大的。在看抖音***时,刷出一个学生查成绩后的哭泣,让人心酸。一年的付出没有得到想要的收获...
之前,有段时间比较忙,早上6点15到校时就看到不少同学在食堂的桌子上边吃包子边背书,我们学院还算人性化,有一间会议室平时都给开放给复习的学生看书(50个座位左右),关键是有空调,长沙的冬天湿冷不好熬。
我也问过一个在实验室跟着做实验的考研学生,读研后不一定好找工作,值得吗?他只是笑笑...
2019年研究生是290万,继2015年后已五连涨,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给出自己读研的理由。在头条,我也遇到过不少硕士生、博士生,现实中自己也是导师,有时候也劝过一些人真的不要盲目读研,对自己、家庭、导师都是伤害。
研究生的工资,以个人熟悉的情况来说,小西熟识的一些学生、师妹、师弟,普通城市收入的话,差不多都在7000-8000元/月左右。我们学科是典型的工科-环境工程,和软件工程、计算机、金融等热门学科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之前,也和不少人聊过,别人本科毕业工作3年后的月收入超过你的起薪,一个人还算正常,若是绝大部人都超过你的起薪,只有2种情况:一是你的能力有限,工作没找到;二是这个专业不适宜读研,本科后的工作经验积累对个人薪资提升帮忙更大,换句话说,要是不想后续读博,走科研工作者之路,这个专业就别读研啦。
见过很多大学本科毕业过的不太好的人,但却鲜见研究生学历有过的比较差的。毕竟目前我国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数量比例还很小,可能私企还好一些,留意国企招聘、国考、省考、地方事业编考试的朋友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岗位起步为研究生学历。
尽管近年来研究生扩招的新闻不断,但是我国研究生总量实际上并不多,从2000—2017年之间,全国录取研究生数量也才仅仅7528924人,如果把未公布数据的年份加上,粗略估计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不超过1000万人,拥有研究生学历可以让你又更多的工作选择权。
2018年研究生学历薪酬水平
从薪酬统计网站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博士学历比硕士学历薪酬平均高出2000元,硕士比本科平均高出2000元,学历的重要性在此显露无遗。
2018年不同专业本科与硕士毕业生薪酬
从数据结果来看,不同专业的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薪资水平差别较大,尤其是外语类、医学类、法学类专业,本硕薪资水平差距较大。
结合我个人的经历和认识来看,能够考一所不错的大学读研究生实在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读研究生的过程不仅仅可以让你提升自我,更会在未来就业中帮助你进入更好的就业单位。
大家好,我是#活出不凡的自己#,很荣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最近几年就业形式比较严峻,很多本科毕业生为了能够将来可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纷纷加入了考研大军,因此考研难度也越来越大,研究生毕业薪酬如何呢?读研真的值吗?
研究生毕业薪酬整体上肯定比本科生要高一些,不过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以及就业城市不同对工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读研是否值当,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读研对就业的好处。
研究生毕业就业的选择会多一些,找到好工作的概率会高一些,本科生和研究生进入同一公司,研究生的级别会高一些。以我们公司为例,实习期基本工资研究生5000元,本科生只有4200元,研究生工作半年就可以转正,本科生需要工作一年才能转正,转正后职级也是不同的,本科生转正是业务助理,是管理序列最低级别,而研究生是业务主办,比业务助理要高一级,收入过万,本科生只有8000左右。
而且研究生可以直接进入公司级人才库里,公司重点培养,如果个人能力比较突出,被提拔的机会很大,而本科生是公司入职基本条件,除非名校的本科生前景好一些,普通院校的本科生想升职难度是比较大的,总体老说,研究生就业前景更好一些。
二、本科对就业的好处。
很多本科毕业生不想读研或考研失败,然后加入就业大军,本科毕业一般22岁,提前进入社会,虽然起点比较低一些,但是可以更早的积累工作经验,从实践中学习知识,可以更快的成长,同班同学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自己已经有了三年的工作经验,很多公司对工作经验要求比较高,职级调整与工作经验密切相关。
本人研究生毕业两年多,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的经历,说说对本问题的看法。
总体来说,研究生的待遇在校园招聘时会比本科生起点高一些,而且对于本人通信工程专业来说,研究生的技术能力要相对好一些,所以至少对于工科做技术的学生,读研还是有必要的。
记得当年由于差一名没有保送研究生,一段时间内都很纠结是否要自己考一个研究生,曾经有一天决定不考研了,就去准备简历,填写自己的职位意向,就在准备简历时才发现自己都不知道要干什么,选择什么工作,因为本科毕业的口径太广了,学的专业课很多,可选择性太多了,后来决心读研,专心做一个方向的技术,做了很多课题和项目,在研究生的两三年时间里,自己得到了导师的指导,还有专业的锻炼,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在选择就业的方向上也明确了很多,最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本人觉得自己选择读研是正确的选择。
我们一起入职的员工,研究生会比本科生高两级,差不多1000块钱,所以,在起点上就会高一些,在做技术的岗位上,研究生学历的员工也会晋升的快一些,所以,在薪资待遇上会有学历的体现。
综合所说,工科做技术的研究生还是有必要读的,在之后的薪资待遇上,还有职位晋升中都有所表现。
个人观点,供参考。
你好,今年过年吃年夜饭的时候,大家聊起了收入,我惊讶地发现我弟弟的老婆,在省里某公益[_a1***_],这是她浙大博士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现在的年收入到手大概15万左右。我的惊讶在于她名校博士毕业的身份和收入的对比,在我的心目中落差还是挺大的,另外有一点惊讶也在于,有些人觉得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很高,但实际的情况呢,大部分普普通通的员工,在杭州拿着十几万的工资,应该也不算什么高薪吧。
如果你认为研究生毕业能有很高的工资,也还真的不一定。我想如果我弟弟的老婆,当年没有考到这家科研单位,而是进入企业的话,通过一线的磨练可能工资收入会比现在要高。但女生么,家里车子房子都提供了,工作安稳是父母最大的希望了。
值不值的问题,这个我倒是觉得值得的。因为我弟弟的老婆是来自小县城,虽然家里条件不错,但是教育***各方面肯定是不如一线大城市的,想要在大城市立足,肯定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她这一代努力了,她的下一代起点就高了。人这辈子总该努力一把,不管你是前期上学的时候努力,还是后期工作了以后努力,努力总不会错的。
本人中流985学校计算机专业,想从事大数据分享或者AI方面的工作,考研有必要吗?
必须考研。
研究生是敲门砖,现在任何大型企业招聘和事业公务员招考都是以研究生起码的。他们不相信hr的眼光,相信三年的付出,代表你的耐心和实力。
ai都是大公司在做,他们不要本科生的。985本科是可以给自己加分的,但是还不够。想要更好,还的继续付出。
不是研究生多厉害,是研究生肯比别人多付出三年
做为过来人,我认为非常有必要考研。
如今,人工智能方向比较火,有大数据,CV,NLP等方向,里面细分的方向也有很多,而计算机专业也比较适合,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基础。只要确定好方向,好好研究,就一定可以做出成果的。
就拿我自己情况来说吧:
本科在河南的二本,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四年也就成绩好一些,其它啥也不行。就准备考研,然后就顺利的考上了,也挺***的~
当然,建议考研,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目前,本科教育主要是一个通适化的教育,没有过多强调研究能力,这种于简单的理论概念学习和基本的应用,第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阶段的教育,它更侧重于对目标专业的研究和探索,训练的是一种研究能力,这个阶段需要研究生对同行的研究进行广泛接触和深入研究,学习别人的研究方法和***用的研究思想,在了解了现有阶段学科研究的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对还未取得的研究成果或者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训练形成自己独有的研究路数,第三,AI,大数据等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本质上是一种研究工作,因为支持AI技术,大数据的应用的主要算法,而如何设计算法,这就需要计算机,工程师根据具体的场景和使用的情况进行设计和探索,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对于想从事AI大数据等工程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在读书期间,研究生会从事一些小目,积累一定的经验,第四,有了研究生阶段的训练之后,在进入具体的行业里可能会更容易的上手,可能在具体实际工作当中,会比没有接受过这个阶段教育的同事们有更强的适应力和学习能力
想从事AI或数据科学方面的工作,建议您读研。如果觉得大学毕业了还向家里要钱不好意思,建议直接申请北美博士,全奖,够吃够喝也能买车,买房困难点,但够找个老婆成家的。
大数据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同时也在带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从事大数据或者AI方向的技术岗位,读研是有必要的。
目前大数据相关技术正处在落地应用的初期,虽然从技术体系的角度来看,大数据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是从落地应用的角度来看,依然有大量的技术问题需要攻克,所以当前从事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岗位需要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读研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培养一个系统的科研方法,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大数据领域相比,人工智能领域依然处在行业发展的初期,不论是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还是计算机视觉等方向,都有大量的课题需要完成技术攻关,所以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对于研发人员的研究能力和基础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虽然目前部分高校陆续开始在本科阶段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但是目前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依然以研究生教育为主。
由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周期相对比较长,需要的教育***通常也比较多(导师***、实验***、课题***等),而研究生教育往往能够汇集高校(科研院所)最为优质的教育***,所以读研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最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关系密切,一方面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另一方面数据价值化的过程(数据分析等)也需要***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所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通常并不分家。另外,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进一步结合,目前可以重点关注一下AIoT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方面的问题,或者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咨询我,谢谢!
2022考研会更“内卷”吗,该如何应对?
2022年的考研难度会越来越大
1.报考人数的增加,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77万,相比2020年的341万增加了36万人 ,增幅约为10 .6 %。近年来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录取率约为4:1,即25 %。
2.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目前已超过60%。“十三五”期间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
3.通过今年考研政治的分数就可以看出来压分很严重,今年很多400+同学的成绩,考研政治超过70分的不是很多。无论是考400+还是300+的分数,考研政治都是在60-70左右的分数。压卷严重。
总:报考人数增加、不扩招就导致录取率低、压分严重,通过这3点,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到考研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同学在考研与不考研,什么专业、什么学校都有很大的纠结。所以我们在考研这个选择题上要做以下几点考虑
1.确定考研目的:如为了学历更好的就业、本身自己就想当一个学者,做研究
2.确定专业
(1)就业性考研:如我们就是为了就是给后期的上班,多一些写竞争优势在学历上,那我们在选择专业、或学校时就需要考虑后期你想就业的方向来走,或者选择考研难度没有那么大的学校和专业
(2)专业性考研:对某一项专业很感兴趣,这个专业后期想要做为一生的事业。那我们在选择专业时做以下准备
3.确定院校
大概率会,因为考研的几个推动力都在上升:
- 就业难
- 考公考编,好职位越来越需要高学历
- 出国难,中美摩擦和疫情
- 城市里的00后们,衣食无忧,更向往诗和远方,愿意为理想努力,不急于卖命工作
- 好的专业,越来越集中在研究生,比如AI、大数据、应用统计、法律、医学等
如何应对
- 想清楚自己的定位,到底要什么。 如果考研对整个人生有帮助,就去做,别多管
- 考研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这不是个人的信仰,这就是事实。但不能人云亦云,参考第一条
- 确定要考研了, 就要有舍得,放弃秋招、找工作、实习。安心备考,不可摇摆
- 专业和院校,要量力而行,现在考研越来越难,能上岸是首要。 不要盯牢985 211
- 如果要考数学,一定早准备,要循序渐进、循环往复,不可走捷径
- 考研是持久战, 剩者为王。 内卷就是红海竞争,规则公开透明,只能努力奔跑
何为“内卷”?
通俗的解释为:电影院里,有人为了更好的观***野,就站起来看,被他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看,最后可能整个后排电***的人都站起来了,但是大家的观影体验并没有变,或者说都变差了……
考研人数的剧增带来的内卷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2019考研人数是290万,2020考研人数是341万,2021考研人数是377万。照这趋势,今年报名人数可能得突破400万。
2020考研扩招18.9万人,今年也扩招了,可是很多专业分数线还是涨了。
扩招速度根本跟不上报考人数增长速度。结果就是大家都在努力,成绩都在提高,最后分数线还被带得涨了,过线的依然只有少部分人。
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明明很努力了,却看不到很好的结果这就是“内卷”。
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
1、理性看待内卷,保持理智
都说2022年是“史上最难考研年”,但这既是以往十年最难的一年,同样也是未来十年最简单的一年。考研当然会一年比一年难,但是也总有人上岸。
1、明确考研目的,做好职业规划
2022年考研会更内卷,而且这种内卷是大势所趋。
百度百科对“内卷”的解释是:
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当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
曾经有一段时间,清华大学学霸骑着自行车都在用电脑写作业的图片在网络走红,“卷王”等词就出现了。
“内卷”这个词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流传,常常用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比如,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就业,就纷纷选择考研。但其实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考研,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读研。
但是大势所趋,由于社会***有限,而人们都认为高学历对就业更有帮助,所以每年都有很多人报考研究生,但是每个学校每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又有限,所以就出现很多人一起竞争研究生的现象,也就出现了考研界的“内卷”
第一、大学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而不是就业
考研越来越“卷”,是不可避免的
考研越来越“卷”,肯定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考研人数会越来越多,2021年377万人,2022年保守估计考研人数会突破400万人。
但是,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长幅度却没有这么大。
最近,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教育大数据中,2020年研究生招生了也就110万人,还有一部分博士研究生以及推免生。
这还是扩招了18.9万人以后的数据,这样算下来,2020年的考研录取率也就24%多,都不到30%。
短短几年时间,考研报录比就从3:1下降到了现在的4:1。
所以说,如果高校不大幅扩招,考研录取率只会越来越低,“卷”也是无法避免的。
并且,这种卷在“985”、“211”、“双一流”以及其他热门地区的“双非”院校中尤其明显。
考研是否有“内部”资料?对此你怎么看?
考研和高考是全国最重要的考试,密级应该是绝密,是不会泄题同时也不会有内部资料的。
但有些专注考研的机构或者老师,因为常年从事这个行业,对考试重点的把握应该是相当强的,而且,常年再这个圈里混,消息应该比我们灵通的多,历年考试命题人是谁,今年命题人可能是哪些人,都有什么特点,这些消息应该知道的比我们多。像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大连理工的老师,就是因为研究了十几年,所以预测率很高。因为都研究透了,对他来说,高数就是那些知识点,每年大题从哪些知识点出,好多都是固定的,近几年考了哪些,今年哪些考的可能性高,都有研究。像考研中的线代,大题基本上就是方程组和特征值,因为这是线代的两个核心问题,本来就是线代要解决的问题。方程组的题考的难点可以放到向量中考,特征值要考的难点可以放到二次型中考。统计一下线代历年大题可以验证这个结论,行列式和矩阵很少出大题。
所以,有些有水平的老师能预测到考试重点并不奇怪,因为知识点就那么多,已经考了几十年了,越往后创新越难。所以,考研应该报个靠谱点的辅导班,用金钱换来别人总结来的成果,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何乐而不为呢?任何事都应该有富人思维,应该想着多赚钱,提高效率,而不是想着怎么省钱。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考研前拿到“内部资料”是不少考生所期盼的,加之众多考研辅导机构很多“牛人”口若悬河的宣讲:“XXX年数一押中80分”、“我们辅导团队里有三位国家级命题名师,曾多年负责命题英语、政治和数学”、“我们考研前一周会对报考VIP的考生发放内部密卷,只需考前一周死记硬背四套卷,保你考入985”等。
我是考研经历者,也曾参加过不计其数的宣讲班,每次都听的像打了鸡血似的,“只要报考这个辅导班,胜券在握”,我经过综合考量和打听过来者,报考了英语和政治两科辅导班,我的亲身实践证明考研没有所谓的“内部资料”“内部秘卷”,只有平时复习的近似题,平时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考场上会发现很多似曾相识的题,主要原因是辅导老师根据往年辅导经验和当年考试大纲的知识点设置题目,踩实基础复习阶段和强化复习阶段,经过大量练习后你自会胸有成竹,切忌迷恋所谓的“押题密卷”。
我记得考研英语绝大部分都是陌生题,特别是阅读理解没有一篇熟悉的,不过***用平时学习的方法和解题技巧,居然得了36分,总分数76分,这个分数主要来自平时勤奋和刻苦,只要大家功夫下的深,铁柱磨成针,越努力越***!
期待您的点赞与关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研究生毕业分享经验交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研究生毕业分享经验交流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3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