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习资料,伤寒课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伤寒学习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伤寒学习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没有中医基础的中年人如何阅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这个问题很好,古人云: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没有中医基础有文言文基础和国学知识也够用。强调中年人是因为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我自己也是四十多开始学习《伤寒杂病论》的,所以可以体会这种紧迫感。
至于如何阅读,这要看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单纯为了日常使用,那多读几遍有个印象,把不懂的名词搞清楚,到时候能套方就好了;如果想在经方的世界里遨游,那就要下点工夫了。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同,或者有喜欢的注解版钻研进去,或者泛读。我就是后者,近半年有关《伤寒杂病论》的书籍买了五六十本,现在看了一半。
没有基础也没有关系,伤寒论其实也不太难读懂。
1.可以找***名师的讲稿,如胡希恕,刘渡舟,程门雪等等。
像我入门也很难坚持下去,我读的第一部书籍就是《胡希恕伤寒论讲稿》和《胡希恕金匮要略讲稿》。胡老的语言很通俗易懂懂,基本都是大白话,很好理解。后续可以再读读刘渡舟,郝万山***的。
还可以看看日本汉方医学名家,大塚敬节对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的讲解。
2.如果读讲稿还读不进去,可以尝试一下看视频讲座,比较推荐的有郝万山讲伤寒论等等。
能读到仲景的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首先读这两本书要放下心中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想法,完全信任这本书所记述的内容,只有完全放下,才能体会到这两本书伟大的意义。
有人说《伤寒论》是专门讲述外感病治疗方法的书籍,甚至归为了中医的一个学派——伤寒派。这是肤浅的认知。《伤寒论》从六经出发,详细论述了外感邪气在人体内的运动,虽然邪气为外感所致,但是邪气运动过以后人体会出现许多的内伤。外感疾病在误治之后,同样会出现多重内伤。张仲景正是从此处着手,论述人体的各种变化。所谓“虽未能治愈诸病,孰可以见病知源”。
同时《伤寒论》不以八纲脏腑辩证为诊治方法,独立六经,此之可谓千古之大圣人,莫能出其右者。这就避免了脏腑辩证的纷繁复杂,以及不确定性。六经的定位性远远高于八纲。但是后人不知此法,多从《黄帝内经》阴阳五行着手,虽然对于疾病的认知过于《伤寒论》,但是对于疾病的治疗却不及《伤寒论》,因此《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并驾齐驱,但是《伤寒论》却成就了张仲景医圣之名。
没有任何基础的人亦可以读懂《伤寒论》,所谓大道至简。只要是沿着《伤寒论》所记述的文字,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整篇通读,前后联系,就是一个临床大家。切不可断章取义,每一句话,每一个药都要放在《伤寒论》的大背景下去理解,这样就可以理解张仲景,读懂《伤寒论》,既可以保身长全,又可以救贫贱之厄。《伤寒论》伟哉!
我有完整的中医学习知识库和***教程,近期在连载的是 黄帝内经,后续还会分享 本草,伤寒,金匮等,需要的关注我就可以看到了
1.学校 这是目前大部分中医的来源,不过学院派也一直被诟病,主要是认为西医化,不纯正,不注重经典的学习
2.师承或者家传。 也就是传统的中医学习方法。好处是注重传统经典,有些甚至还有秘方之类的传承。坏处在于人少,机会也少,可遇不可求
3.自学。这个就比较看个人啦。中医相关的东西太多了,自学的人,最大的难点就在于不知道要学什么,好处在于天马行空,未必不能成为一代宗师
关于学习方法和顺序。台湾的经方***倪海夏推荐的顺序是 针灸,内经,本草,伤寒,金匮。个人认为,自学中医,最重要的是有取舍,知道哪些一定要学,哪些可以不学或者后面再学,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兴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伤寒学习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伤寒学习资料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40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