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药指导学习,中医临床用药指导原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用药指导学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医用药指导学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请问什么是中***?
中***应该是平***,其药物性味不温不寒,介于寒温之间。中药可分五性,即寒、热、温、凉、平,而平***物,可以归于中***物之中,虽然是这样分,平性的药物,也有微温,微寒之分,绝对的平性是没有的,多多少少也有点偏性的,用药时注意一下。
中医,请问什么是中***?
中***应该是平***,其药物性味不温不寒,介于寒温之间。中药可分五性,即寒、热、温、凉、平,而平***物,可以归于中***物之中,虽然是这样分,平性的药物,也有微温,微寒之分,绝对的平性是没有的,多多少少也有点偏性的,用药时注意一下。
中药可靠吗?中药的每个成分都有药理分析报告吗?
其实可以这么理解,中药就是未提炼的西药。西药只是把中药材里所含的针对某病症的某种物质提炼出来,或是人工合成这种物质,然后加以保护剂和稳定剂予以使用。
这里要说的是,你的提问中的错误。“药理”和“分析”是两个不同方面,“药理”指的是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作用及产生作用的原理,而“分析”通常是指药物成分分析。
目前《中华本草》《中国中草药药典》等中药典籍里收录的药物,全部都有科学、系统、完善的理论和临床支持,从所收录药物的名称、来源、形态、生境、栽培、***制、化学、药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配方制剂,无一不全。比如《中华本草》收录药物8980味,全部都有详细记录。
中药的问题在于,根本体系过于庞大,且涉及药物和配方数目繁多,又因药物状态而有不同功效和副作用,相关知识过于博杂,不便于一般人学习和使用,这也是造成一些“伪专家”频频出现,但大多数人难以识破的原因。
中药目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由于长久以来的环境、气候变迁,使得某些药物的性状发生改变,药物功效已与记录中的有所不同,在资料的更新上难度很大;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典籍不幸散佚失传,造成很多药物在记录上的缺失,再加上中国地大物博,有些非常见药物并没有被收录,以及地域、民族、文化差异造成的资料冲突,在“完全收录”上要走的路还很长。
即便如此,中药仍是很可靠的。现代科学研究以及临床实验已经无数次证明,很多中药的功效可谓神奇,不仅中医在用,西医也在用。
比如治疗高血压自觉症状的杜仲酊,西药里没有这种专门的物质,都是靠从中药杜仲里提炼的。也就是说,实际上你使用的西药,不过是多加了西药上用的稳定剂和保护剂,其本质还是中药。
中药面临最大的障碍,仍是人的问题。有些人生就一副媚骨,惯于崇洋***,不仅不相信反而抹黑祖国传统医学,再加上一些唯利是图的人,借大多数人对中医药的不了解而进行违法活动,使得中医药的评价大大受损。
你这是硬要将西医的标准往中医上套,这是不对的。
我国的中药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是有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这就是最好的经验。
然而,西方为了将西医的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不遗余力的打压我们的中医。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有其长处和缺点,所以能治好病就是最佳的选择。
西方对于中医的打压,国内一些恶心的香蕉人公知,为了钱推波助澜,最著名之一就是:方舟子,此人可谓香蕉人中的香蕉。
我们中医体系相对比较模糊,因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所以被西医不断的攻击。
我们的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宝贵财富,需要有更多的人学习,应用。
这个问题相当于你问:小麦可靠吗?小米可靠吗,大米可靠吗?他们每个成分都有药理分析报告吗?
听不懂的话,你就去思考一个问题,是谁第一个吃了小米,谁第一个吃了小麦,谁第一个吃了大米,又是哪些人证明了能吃,然后持续吃了多少年……然后突然有人提出问题,这些能吃吗?
早在4000多年前,人类便将花朵、***、树叶、果实、根茎和树皮等当作药材使用。至19世纪合成药物出现以前,人类一直依赖传统药物(其中90%以上是植物药)与疾病斗争。无论东西方,人们最早使用的药物来自植物。现代药物,民间俗称“西药”。其实很多现代药物都源于传统植物药的研究和提取。
古罗马名医盖伦的恶液质唯心学说在欧洲统治了上千年,第一个向盖伦学说提出严峻挑战的是瑞士医生巴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1493-1541)。其主要贡献是:他把人体的机能看作是一个化学过程,提倡将化学应用到医学上来,而化学的任务就是要为治疗疾病提供药物。他对所有的有效药物制剂都要寻根问底,探究有效的奥妙所在。
大概从 19 世纪中叶制药工业兴起到上个世纪 50、60 年代分子生物学普及之前,都是从植物药中提纯活性成分,得到纯度较高的药物。大量植物药的成分,如***、奎宁、水杨酸、阿托品、胡椒碱、***、秋水仙碱、毒蕈碱等等,都在19世纪被提取分离出来。
1775年英国医生威瑟灵(William Withering,1741-1799)高价购买了一个可以有效治疗浮肿的、由20多种药物组成的家庭秘方。经研究他发现真正有效的只有紫花洋地黄这一种植物。为此威瑟灵对洋地黄进行了长达9年的研究。他将洋地黄的花、叶、蕊等不同部分,分别制成粉剂、煎剂、丸剂,比较其疗效后发现,以开花前***得的叶子研成的粉剂效果最为显著。比较其疗效结果发现,以开花前***得的叶子研成的粉剂效果最为显著。威瑟灵用洋地黄一共治疗了163名病人,积累了大量经验。1785年,他发表了题为《关于洋地黄》的专著,成为世界名医。
由于洋地黄直接从植物中取材,杂质多、直接使用时的剂量很难准确掌握。此外,洋地黄严重的副反应影响了其推广应用。1874年,德国优秀的药物学家施秘迪勃格(Oswaldd Schmiedebrg,1838—1921)终于从植物洋地黄中提纯了有效的强心成份,也就是现代临床上被称之为的强心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用药指导学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用药指导学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4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