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经验交流发言,玉米大豆间作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玉米大豆经验交流发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玉米大豆经验交流发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玉米种稀了好还是种密了好?
玉米种植是稀好,还是密好,通常要根据种植方式,品种及土壤肥力等综合考虑,使玉米产量的穗数、穗粒数及粒重三要素间优化最大值,才能确保高产稳产。
玉米生长需要一定株数及充足光照、水肥和适宜温湿度等,并避免倒伏早衰和病虫害影响等,才能确保提高产量。如果种植过密则穗小,且易发病虫害,后期易倒伏等,尤其高杆大棒品种严重;过稀则穗少,同样影响产量,尤其穗小适宜密度大品种更是如此。玉米种植时一般柱形紧凑,矮秆,生育期较短品种可适当密植,反之宜稀值,一般春玉米较夏玉米宜密些,土壤肥力低田块一般要密植,肥力高田块可适当稀植。育苗移栽的玉米,植株较矮壮、可比直播的适当密些。同时还要结合玉米种植方式等进行考虑。比如:
1. 等行距单株留苗:一般行距50-65厘米,株距20-30厘米。具有植株分布均匀,能充分利用地力光照等,适于肥料较低,种植较稀时***用,但后期通风透光差,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及适时打叶通风技术。
2. 等行距双株留苗:一般行距60-70厘米以上,株距35-60厘米,每穴留双苗,苗距6-10厘米,相邻两行以错穴呈三角形为宜。
3. 宽窄行种植:宽行距85-100厘米,窄行距30-48厘米,株距视密度而定,一般25-36厘米宽窄行以三角形错穴单株留苗,宽行可以套种花生或大豆等矮秆作物,以增加附加经济收入,次方式一般种植密度大,即保证了单位面积总株数,又便于田间管理操作,同时还能利用边行效应,提高增加产量,适用于肥力较高田块种植。
总之,玉米种植是稀还是密要根据品种特性和种植方式等综合考虑把握,同时,还要结合适时化控,除草,施肥浇水及病虫害防治等配套技术,才能确保增收高产。
我是三农孺子牛,看了这个提问,我本不想回答,因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细想还是在众多的回答中,結合本人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关于玉米稀植和密植的观点吧。
关于玉米稀植和密植近几种来主要推广的是高密度栽培法。今年不知那来的人员,介绍玉米一穴双株种植法说玉米能突破2000多斤。这种说法一点儿都不负责任。玉米高密度栽种法,事实上并没有提高了产量,相反有时候造成倒伏大幅度减产。
玉米在适宜的密度内种植是能获得一定的高产量,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支撑。比如***的耐密度、土地的肥力、能否灌溉、肥料的施用、栽培管理技能等都的一一配套跟上。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如果在没有浇灌条件的靠雨养农业地方更是不能盲目密植。因为天气的降雨量不是我们人为的能随心所欲。去年我们这里天气大旱,玉米稀植的亩产量普遍在700左右。正常年份是1500斤左右。减产50%左右。而种植密度大的亩产在300左右,减产80%,而且颗粒还不饱,质量不高。
本人观点,在有高产条件的地方,再加上科学种植可以适当密度大些以获得高产。如果有高产条件,但人为技能管理跟不上,比如打工没有时间管理,和一些靠天吃饭的地方就强调合理稀植比密植要保险可靠,天旱雨涝保丰收。
过度密植和施肥不当,不仅容易倒伏,而且还容易发生病虫害。能否高产,只有秋后算账。
玉米种植我们要求不仅高产,更多的是稳产。只有在稳产的基础上合理追求高产才是可行之道。
我是三农孺子牛,每天今日头条相见,为你解疑答惑。喜欢我关注我,我是三农孺子牛。
“七论”玉米降密度, 稳定高产是正道
序言:2017年2月初,一位内蒙古呼和浩特网名“绿色庄园”的种田户反映,亩密度6000株以上,连续两年赔钱。由此,笔者决定将自己近几年保存的科技资料公开,也算给一些“头脑过热”狂热分子们浇一点清醒的凉水吧。
玉米种植,所谓的“高密度”和“超高密度”,至少现阶段在当前的中国是不现实的,因为适合的品种不到位。
笔者不同意当前极端的追求“高密度”,也不是倡导极端的“稀植”,仅仅是对当前玉米种植中“过于密植”造成的诸多弊端而提出适当降低密度的“中等密度”的观点。请那些迷幻着“高密度”和“超高密度”的狂热分子们,以及更多没有时间学习和思考的人们,能冷静理性地看完本文,然后再全面地、客观地做出自己的分析和总结。
“一两个例子或许是忽悠人的,多个例子相互验证才是提高自己的”——这是笔者从事农技推广近30年来的最大感悟。下面笔者将从“高密度与籽粒机收”、“增产问题”、“品种问题”、“耕地问题”、“肥水问题”、“倒伏问题”、“病虫害问题”七个方面逐一的分析论述。
高密度与籽粒机收的关系: 籽粒机收品种不是当前的普通品种
适合机收的品种,早熟、矮秆、棒子小的玉米品种增加密度,不等于所有品种都适合增加密度。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办的“2016年国家玉米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的20个品种中,“蠡玉88”赫然以亩密度3300株位列其中。据河北成安县调查数据,亩密度3300株亩产1440斤,和其中一个5000株基本不倒伏的品种亩产1431斤相比,产量基本相当。
2017年3月30日,笔者以北方农村网专家顾问团的名义有幸***访了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玉米首席专家李少昆博士,李博士指出:“黄淮海地区的密度从2009年到现在的8年间,收获密度没有增加,就是4100~4200株。有的品种耐密性强,密度可以高一些,比如,我们推广籽粒收获,就需要增加种植密度,因为籽粒收获的品种成熟期要短。生育期短的话,生物量小,它要通过增加密度来提高产量。”
李博士指出:种植密度增加比较快的是东北地区,比如,黑龙江的第三、四、五积温带,每亩种植5000多株近6000株;还有新疆灌溉地区也增加了,主要跟他们选用“适合籽粒收获的品种”有关系。
增产问题:密度提高之后又增产多少呢?
玉米种稀了好还是种密了好,这是农民都关心的问题,那么玉米究竟是种稀了好还是种密了好呢?我来说说。
第一,要分玉米***。有的玉米***是密植的,比如郑丹958,我们这种时就密一些,不是特密,大家不要理解错了,要合理密植,因为这个玉米品种喜密,咱就说实在的,就是你种稀了也结那么大棒,你种密一点也结那样大棒,所以说密植的品种种稀了会影响产量的。有的玉米品种喜欢稀植,就是人们常说的稀植大棒,这样的品种一亩地3800到4000株,你种密了就会减产。
第二,要看行距。有的人种的是50公分的垄,说句心里话,我们种了多少年的50垄了,今年有不少人改了,改成55公分的垄了,为什么改成55公分的垄呢?因为垄大了通风,玉米能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又适合机收,垄合适机收少丢玉米,也给人们满地捡玉米减轻了负担,所以大部分人改垄了。垄大的可以适当加密,但是无论你怎样加密都不要超过亩用株数。
第三,要看地的贫瘠程度。地块肥沃的,可以适当加密,地块贫瘠的无论种什么品种的玉米都要稀植。
第四,玉米是喜水肥的作物,水肥条件好的,能浇水的土地合理密植,如果水肥条件差的地块,就是人们常说的靠天收的,不宜密植。
好了,关于玉米种稀了好还是种密了好我就跟大家唠这些,希望大家根据自己土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种植,也希望我说的对大家有所帮助。
玉米种稀了好还是种密了好?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我是种玉米的老农民,种植玉米不要太稀和太密,我种玉米几十年的经验介绍给大家分享一下,玉米的大行80公分,玉米的小行40公分,玉米的株密度20公分,每亩的玉米苗4500株左右,千万不能超过5000株向上,玉米苗密了就会减少产量,过分稀了影响产量,一定要合理种植玉米,才能夺得高产稳产大丰收。
老这么下雨,玉米和大豆还能高产吗?
据了解,目前东北地区新季玉米已开始零星进入授粉阶段,实际上相对于“涝灾”,最大的问题在于早期干旱导致的播种周期长达一个月可能使得东北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好天气”,目前的中长期预报总体上还是有利于后期玉米生长的。从有关部门调查了解情况来看,目前东北地区、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大部春玉米处于拔节至吐丝期,部分进入开花吐丝阶段;西北地区大部处于吐丝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吐丝乳熟期,广西、江西大部处于成熟收获期。同时东北地区玉米长势最为惹人关注,且各省区玉米生长情况不一,按目前情况,辽、吉、黑地区春玉米有较强的减产预期,内蒙古地区玉米丰产概率较大。因5月份干旱范围较大,辽宁和吉林3成玉米种植地块在5月20日之后播种,与4月底播种地块时间相差20天左右,新作玉米生长期不一。此外,由于前期积温不足,导致播种初期以吉林为主等旱区玉米植株高度同比偏低,更为重要的是当东北玉米主产区进入授粉关键期以后,大雨和高温均将影响其最终的单产;而气象预报来看,经历了前期干旱以后,目前东北大地降水量略显过剩,是否会延续至8月份授粉关键期值得关注。而6月份吉林和黑龙江地区出现粘虫灾害,基本在可控制范围,对春玉米成长基本无影响,后期仍需关注9月份天气情况,气温高低将直接影响晚播种玉米的灌浆,从而对玉米产量和容重带来影响。
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卫农很高兴回[_a***_]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有句俗语叫,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雨露禾苗壮。但是如果下雨太多,对玉米和大豆的生长肯定会造成影响的。如果恰好正是玉米大豆的开花结籽期,就会影响了其的授粉受精,最后导致籽粒不饱满,产量降低的。
如果老是下雨,雨量还比较大的话,就容易发生田间积水,使土壤僵化通透性差,影响玉米大豆根系的呼吸,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尤其是玉米遇上刮风还容易倒伏;而且由于连续下雨,田间湿度大,很容易发生病虫害,危害玉米大豆的生长。
老是下雨,阴雨低温,光照不足,还会导致玉米大豆光合作用减弱,影响养分的供应;积温不足,也会导致玉米大豆成熟期推迟,所以说,恶劣的天气,肯定会影响玉米大豆的正常生长。
总之,长时间下雨,缺乏光照,肯定会影响玉米大豆的生长,最终也就会影响了玉米大豆的产量。因此,要注意及时进行田间排涝,防治病虫害等,尽量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以上是卫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
今年3伏天很舒服。人舒服了,庄稼也很舒服。往年在进入三伏天这两个月里,老天不下雨,不刮风,也不阴天,常温38度到40度的日子,真是要人命。往年我家在这三个月里,电费最低800元,最高1100元,今年我家电费在这三个月里最高400多元。
今年我们这儿的庄稼长势非常很好,玉米丰收了。
谢谢你的提问,也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连续下雨对玉米生长肯定有影响,最终导致降低产量,如果雨季正逢玉米大豆开花期,就会影响到授粉受精,导致结实不良,籽粒不饱满;连续下雨,田间积水,使根系处在窒息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植株正常生长,遇上刮风就会倒伏;连续下雨,空气湿度大,会导致一些玉米大豆病害发生,如玉米叶斑病等,使玉米大豆生长受挫。此外,长期阴雨还会导致玉米光合作用减弱,田间肥料流失等等。总之恶劣的天气肯定要影响到玉米大豆正常生长,降低粮食产量的。谢谢,希望能帮到你。
这时候多风多雨,对玉米大豆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农作物正在开花受粉期,风吹雨打花粉脱落,不易受粉。结玉米粒不饱满,产量就会下降。低洼地有积水玉米倒伏,也会减产。
大豆最怕水淹,时间太长了很容易死亡,对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玉米套作大豆,一地双丰收,真的可行吗?
这是我们山东农民八十年代时的玉米地套种方法,当年的土地特别金贵,农民们总是见缝插针,把每一分土地都运用到极致。
我看到大部分人说这种套种方法不可取,但今天我正式告诉大家,这样的种植方法是可行的,虽然现在不种了,以前我们确实是这样种玉米和黄豆的。
黄豆从古至今一直没有被当做最主要的农作物,因此种植面积总是很小,我们这里农村在以前,种点黄豆是为了平日里换点豆腐吃,因此黄豆种点够吃就行了,套种在玉米地里,不浪费土地,不侵占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地。
套种黄豆需要注意一个关键条件,不能玉米播种太密,也不能豆子种的太密,而且一定要同期播种,种了玉米,直接点豆子,给玉米和豆子同样施足肥力。
套种是勤快人家的做法,必须要人工锄地,不能够喷施除草剂,因为豆子松松土的话,有利于根部生长,趁玉米矮时把豆秸秆早早长壮实,才不耽误后期结荚。
最初时,玉米和豆秸一起生长,玉米秸秆一根茎杆,和豆秸秆长的高矮差不多,因此黄豆前期只要壮实了,定不会过分影响产量,在后期黄豆成熟时,我们要先把豆子割了抱出来,避免收玉米时把豆子踩踏。
现在农民种地都是机器种,然后喷施除草剂,玉米地里基本上没有套种,有时候和别勤快点的老农民会在地里点几株秋黄瓜,玉米播种也推崇密植,玉米地里套种别的也不太可行。
过去套种黄豆,玉米播种稍微稀疏,到秋天玉米棒子长的很大个,不影响产量,而黄豆虽然不如不套种的长势好,但因为前期没影响生长,后期结的豆角也还不错,只不过如果玉米和黄豆如果其中有一样密植的话,那么套种的黄豆就长的纤细无力,最后能颗粒无收。
估计很多山东农民会记得当年玉米地套种黄豆的事情,因为当年锄地,谁都逃不过,还有拉豁子豁地,可累可累了。
玉米套种大豆,这个方法不可取。其原因如下:一,玉米田使用的锄草剂恰好是大豆的克星,如果套种的化会造成施药不便。二,由于玉米株径比较高,套种将会影响大豆的通风和光合作用,易造成大豆旺长结夹少影响产量,按效益来说还是种平垄玉米比较划算。
我感觉这种套种模式不可行,也完全没必要!作为一枚返乡农村人,结合这几年农村现状和农户增收渠道的改变,使得土地收益占家庭收入比重已呈现快速下降状态,而以做生意、外出打工或本地就业的工资收入占农户家庭收入比重越来越高,有时候很多农户在当地土地流转租金处于合理价位时会不***思索的积极转租,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个体农户小规模种植已经不吃香了,更别说套种农作物方式,往往对农户增收作用已经很有限或无能为力。下面结合本地农村现状简单聊一下为什么不可行,以供参考:
一方面,套种会增加人工成本。要知道,现在我们这边种地大部分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在一年内会种植小麦和玉米等两季农作物,在播种、打药、收获和运输等方面大多为机械方式,一般农户家的农田几天便搞定农忙季节,非常省时省力又不耽误上班或外出打工挣钱。而如果是选择玉米套种大豆等种植方式,使得其中一类农作物不得不改为人工播种和收获,这样会无形中增加人工干活时间,往往又累又不值钱,毕竟玉米和大豆价格近些年不咋地,没必要费力不讨好!
二方面,田间管理不便利且收成不一定满意。现如今农户种地,主要以图省时省力或农产品利润高为主,由于玉米和大豆都是近些年价格下跌态势的农产品类型,往往农户在没有当地补贴基础上越来越倾向于不种,或者是尽量缩短田间管理时间,以便有更多时间去打工挣钱。例如我们这边种植一块三亩玉米地的主要田间管理为播种不到半天、打药不到半天、浇水一遍半天、收获不到半天,总体下来农户下地干活时间仅为2天左右。而如果玉米和大豆套种则需要处理两种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无形中增加了时间,也会造成矛盾或不便利。例如浇水施肥和打药时间不统一,再加上高低杆农作物也会相互间影响光照而不利于丰产丰收,使得两类亩产量都不高或品质下降,使得种植收益增幅可能有限!
三、农户自家农田面积小,套种还不如专业种植效益好的农作物。在我们这边因农村人基数大,使得人均土地面积很小,基本上一个人也就一亩三分地,例如我们家四口人才每人二亩二分地,使得现如今在有限土地上再怎么套种也很难实现效益最大化。尤其是玉米和大豆目前在部分地区都是处于种粮补贴范围内的农作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种植玉米和大豆并不吃香!即便选择以种地为生,也得选择有前景、高利润、收益稳定的农作物。或者是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成本较低、当地市场需求大的农作物。(以上为个人见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玉米大豆经验交流发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玉米大豆经验交流发言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6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