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主任扶贫经验交流,村主任扶贫经验交流发言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村主任扶贫经验交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村主任扶贫经验交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村干部怎么模范带头带动贫困户?
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首先要做好思想教育,教育贫困户人穷志不短,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耕作和养殖方法,科学种植、养殖;其次要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用自己的成功经验感化群众,通过稳定的产业增加收入;
第三,加强贫困户技能培训,加强与人社、就业、农业农技等部门的联合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村两委成员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表现?
村干部存在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不强,不能以模范行动身体力行,起不到引领作用;
第二,自身素质较低,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有折扣,有时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的问题;
对于农村的扶贫工作,“等、靠、要”的现状该如何改变?
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的确现在等靠要的思想非常严重,那么如何解决呢?作为村干部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扶贫先扶志
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导致等靠要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要从党会党员入手,在宣传党的政策的同时要宣传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发动村五大员、妇女主任等在岗首要村干部,由主要村干部发动所领导群体,引导党员、村组干、护林员、清洁员等积极向上,再由在职村组干向群众宣传,从点向线,线向面地扩散正确思想价值取向。
二、组建村劳务公司
如今党的政策正在向农村倾斜,农村有危房改造、透风漏雨改造、改厨改圈改厕,主道硬化、进户路硬化等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而项目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成立劳务公司以后,向贫困户宣传,把劳动力收纳到劳务公司里来,然后向需要建设的项目输出劳动力,从而在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同时解除等靠要的思想。
三、增加就业创业培训
贫困户之所以贫困,而且持续贫困的最主要原因还是有劳力缺技术,要改变这个格局就要增加就业培训,让贫困户有学会用能用的一技之长,然后根据贫困户所学的技能向外输出劳动力,让贫困户有业就,有钱收。创业培训更是关键,很多贫困户不外出就业还有一种原因是家里有老人或者孩子不能外出,要想办法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有收益,那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创业,要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地引导贫困户创业,不能创业的要引导他们量化入股龙头企业,从而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不知道是否正确。要改变等靠要的现状我认为只有从观念上和实际增加收入的行动上才能改变,只有一味地给予、赠送,那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以下就是我们村,我们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对农村扶贫工作中的″等、靠、要"思想,我认为除了常规的"帮、促、扶"外,还要象云南的那名扶贫女干部一样,该批评的要批评,该讲真话的讲真话,该骂的也不要留情面!
骂得太对了,"一天醉酒怎么能富得起来?""你懒的连澡都不洗,自已吃的碗都不洗,你怎么富起来?"农村的贫困人口,确实存在部分人员,自已不劳动,等***来扶助,送吃送穿,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对这部分贫困人员,一定要出实招,比如强制劳动。
当然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记得有一次在农村请了一个师傅,租他的机械帮忙耕地,开始他把油门开得小小的,慢悠悠的耕,因为按时间计算工钱。叫他加大点油,耕快点,他找各种缺口推托:"不懂就不要乱说,机械是有规定的,超过转速机械烧了你赔不?…"
吃饭的时候,来了一朋友,我同他说了这事,他说看我的。只见他走到那个师傅面前,恭敬地递上一只香烟,说道:"你就是李师傅?″″是啊!″″总算找到你了,听几个朋友说,这一带开耕地机就数你李师傳开得好,耕的地又好又快,能不能教我两招?"“那里那里,我也不怎样"
边说边三二下吃完饭,爬上机器就干了起来,这回果不一样,油门轰轰响,速度翻倍快,感觉变了个人似的。
因此,鼓励、激励也是一种克服"等、靠、要"的好办法!
关于农村扶贫这项工作,看似简单,期实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亊。农村的贫困户有的越扶越贫,等靠要的思想越来越重。
在扶贫领或我们也要智慧扶贫,不要把扶贫工作简单化,每年定期到贫困户人家送点钱拿点粮米就完事,扶贫也要跟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扶贫。
对于年岁以高农村贫困户,如没儿没女五保户。这部分人要那入社会底保标准来管理扶持,真正解决他们生活困难问题。
农村还有一部分贫困户,年龄不大不小可就是贫困,地也不照[_a***_]少,每年一样种粮就是没别人家产量高现入贫困的。这部分人是因家庭底子薄,没种地没有能力投入,因此贪困的,这部分人给点资金扶助马上托贫。
农村还有一部分祖传贫困的,斧斧那倍穷父父亲那倍穷到了自已这辈子还是穷。这部分人吃贯了***补帖,整天不干正事,打个***,看看小牌,不求上进,对生活没有规划,一切等待扶持。对于这种贫困户我们要给正确引导,鼓历贫困户要自強自力自重,求上劲把生活搞上去。
农民在就是因病,陷入贫困的。有的因得了一场大病陷入贫困,治病花掉几十万元钱,正个家族都陷λ贫困。对于这部分人***民政部门要积级应对,只要扶持一把这部分人马上就可以脱贫。对因病治贫的家庭我们一定要一管到底,叫这部家我们一样共同进入小康社会。
总之扶贫工作不那么简单,跟据贫困户实际情况来扶持,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要给钱给物了事。要扶持他们有独力生活能力,指导他们养羊养猪养鸡来脫贫,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我们无论从报纸 ,电视以及一切咨询上面。看到最多的词就是“发展新农村,改变现有农村现状”。我每次看到这些,都是新潮澎湃的,我本身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发展新农村,要当新世纪的新农民,真的很开心。但是发展农村,就要从扶贫开始,但是扶贫工作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为了杜绝,农村扶贫中的消极态度,以及农村中“等 靠 要”等不良风气。
首先,要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做思想教育。为什么农村发展缓慢,第一应该是小农思想,都在打算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谁也不会为谁着想。第二应该是扶贫的工作性质老百姓不理解,不明白。要多多的宣传政策法规,以及扶贫的重要思路等。
第二,要发动群众自主创业,发展农村多元化的发展。做到各行业在农村,都能长足发展。要把基层工作做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找到对口的扶贫政策,要从根本上使得农民脱贫。
第三,扶贫工作前,要有一个统一和长远的规划。不能乱开展扶贫,要做到知己知彼的状态,扶贫工作要对于当地的实际情况,要有一次摸排。定制计划,要深入群众,听取合理化建议,做到精准扶贫。
扶贫工作是有很大阻力,也很辛苦。但我认为出现“等 靠 要”的情况,也完全不能懒老百姓。他们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对扶贫的政策不了解,他们也不知道要如何去做和如何配合!难免会出现那三种情况,扶贫工作前的政策宣导,和领引真的很重要。期望以后的农村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富有。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在我五年的驻村扶贫工作中,见过各色各样的贫困户。其中积极配合、乘势而上致富者有之;不冷不热、不拔不动略见成效者有之;消积应付、被动等待山河依旧者亦有之。总体而言,大多贫困户还是脚勤手快、渴望幸福的,只不过有些可能是遭受天灾人祸,或者是条件所限、苦于致富无门。只有少数贫困户确实是“烂泥扶不上墙”、“朽木上不了房”,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求上进、自甘堕落、专等救济,讲政策他不听、搞培训他不去、帮找工作他不干。我们驻村就有一户这样的人,好吃懒做,脸皮又厚,总认为***和帮扶干部帮他是应该的,低保钱取来专捡好酒好菜买,最多两天就吃完,然后问帮扶干部“咋还不送钱来?没有吃的了”,种种行为让人哭笑不得。
常言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没有志气往往想睡着就能不劳而获、有吃有喝,一心只想“等、靠、要",丢了做人的道德底线。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种“懒惰综合症”。破除这种落后思想,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智力和志气扶贫。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首先要抓智力脱贫。要深入开展“送知识下乡”“送技能上门”等活动,组织专家学者或技师搞培训、办讲座,实实在在地释疑、传技术,提高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能力;要开展好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帮助贫困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村委会、扶贫单位、驻村干部要广泛获取用工信息,帮助贫困户找到工作,实现转移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家。其次要开展志气教育。以“自强、诚信、感恩”为主题,发挥当地老党员、老干部以及脱贫户等人群的优势,***取集中宣讲、送教上门、典型引导等形式开展教育,让这类人知廉耻、懂感恩、求上进,从而激发其内生动力。
二是抓好产业和项目扶贫。在产业上,要根据当地实际,宜种则种,宜养则养,最好是有大户带动、市场风险不大的产业。可以选择致富意愿强烈又比较勤劳的贫困户先行先试,取得成功后再扩大覆盖,让懒惰的人有差距感、危机感,也有学习的榜样和动力,让他们不是“等着看”,而是“跟着干”。在项目扶持上,要坚持从村到户、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把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放在首位,然后再实施到户的住房、饮水等项目,通过大力实施项目扶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让懒惰者明羞耻、知荣辱,从而推动他们参与建设美好家园。
总之,扶贫不是养懒汉,脱贫不是送钱物。“等”不是办法,“靠”没有出路,“要”无法致富。扶贫既要扶智,更要扶志。唯有如此,才能彻底斩“穷魔”、摘“穷帽”、断“穷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村主任扶贫经验交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村主任扶贫经验交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