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记录,教师指导学生记录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记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记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认为教师写那么多的学习记录,活动记录,培优转差记录,培训记录……有什么用?
让老师写那么多学习笔记、活动笔记、培优转差记录、培训记录……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学校管理的一种形式,但并不带有褒义,多是在抨击教师的任务多,压力大,这些笔记没必要。
为什么这样会这样认为?是因为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在为之,而不是出于我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不这样做不行的心态。
在此,首先承认教师的各种笔记太多,但有些是必须的。比如题主所列出的几样,哪一样不需要呢?
老师常常教育学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想,作为教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育孩子做的,老师首先做到。
- 对于题主列出的学习笔记,我认为,在学习面前,我们都是学生,认真学习,做好记录没有错,而不学无术,应付学习才为不耻。学习中,记录一下内容、进度、感悟、心得,没有什么不好的,哪怕是只言片语,能记录真实多好!干吗非当作是学校的任务呢?作为记录自己进步的阶梯不行吗?
- 再说一说活动记录,如果单纯记下活动的时间、地点、项目,也未免单调没意义,如果能记录下对活动的真实看法、反思,记录令人感动的典型人物事例,把活动记录当成学生和老师的成长记录来对待,哪怕是分一条一条的简单记录,也是自己努力付出的一种历史记载。心诚必将收获诚心,越是有应付的心态越觉得烦,越觉得累,越觉得任务大。
- 接着来说说培优转差记录,这相当于是学生的成长记录卡,分门别类地记录学生的优势与不足,方便教师因材施教,同时还能让学生和家长看到孩子在学校学习中的不同发展路径,看到曾经的不足和走过的曲折路程,也是不可或缺的感觉。
- 还有培训记录,这不就是和学生的作业一样一样的吗?我们学习了,参加培训了,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不足?不该有个小小的总结记录吗?在记录中复习巩固这是老师交给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啊。
用心写好各种记录,是练笔的一种方式。教师不得有一种好文***吗?通过学习,做记录,锻炼一下写作的基本功也是有益的。
也许有人会说,别站着说话不腰疼,不管怎么说,理就在那儿,信不做信由你;事就在那儿,做不做由你;心态就在那儿,摆不摆得正,由你……
怎么能说“没用”呢?
这是“工作留痕”,上级来检查工作的时候,这些记录就是学校领导的“工作”,至于实际情况怎样——只要不出大事,即使成绩、能力平平,学校领导的日子照样过的风风火火!
一个教师的忙不仅表现在要认真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帮差生补差,还有一大堆额外的事要做,如要写好学习心得、记载好活动记录、培优转差记录、教学反思、培训记录等等,所以表面上看每天只有两节课,但背后的事永远也忙不完。
到年终检查了,只有你那一大堆材料才证明今年你没有虚度,记得越认真,领导越会表扬,到最后,变成了材料大战,至于说你认真上课没人听课,找学生谈话,没人注意,找差生补课,没啥效果,一堆材料变成能证明一切,所以课上得好,不如材料编得好。
其实这纯粹是***,中央三令五申力戒***,减少检查次数,不轻易打扰基层工作,但地方教育局不放心啊,平时又不来听课,年终只得看材料。
一个老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注重了这头,往往会忽视那头,如果一个学校一直要强调工作留痕迹,那教师一天到晚就得写材料,学生一头的工作就会简化。
最好笑的是我们老师经常补材料,心理室检查了,补学生心理谈话记录;评安全学校了,补安全记录;师德师风检查了,补师德师风承诺书;文明城市检查了,补文明记录;节水学校检查了,补节水记录;优质学校验收,补的材料更多……一年到头,不是在补材料就是在补材料的路上。
我觉得一个好的校长应该是有自己的一套办学方法,不受上级领导左右,尤其要注重教学质量,不是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吗,以学生、家长满意为第一要务,而大多数校长是以局长满意为第一要务,这是在机制方面不如民办学校灵活,人家注重实效,而减少那些繁文缛节的材料大战。
注重痕迹管理,应付上级检查,加重教师负担,这是典型的***害人。
如果把写这些东西的时间,留给老师去找学生谈心,查询资料备课,反思教学或者提升自己,可能更有实际价值。
教师写那么多的学习记录,培优补差记录,听课记录,培训记录等,如果没有量的要求,而是教师实际工作中的随机记录,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如果规定每周必须要有多少篇,那就是规定动作了,教师就会因应付而不切实际,纯粹是为了积累材料,增加厚度,以便迎接各种的验收和检查评比,根本不具有任何意义,都是闭门造车,或者你抄我,我抄你,我估计没有多少是真的,管理者应该也是心知肚明。因此作为领导,应该实事求是,不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实效。
有些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老师自己不学习,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自己却不学习。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永远都是学习者。题主的问题中透出对教师不学习地批评和关心,也透出对教育的隐忧。
现在的教师真的不学习吗?事实并非如此。学习有两种:狭义的学习和广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多指学习书本知识。如教师应该学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等。广义的学习就宽泛得多,社会人生都是学习的内容。
如果指狭义的学习,可能不是所有老师都做得很好。因为老师已完成了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学习,在工作中,老师是作为“熟手”来完成平时相当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能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_a***_]继续学习,对老师来说是奢侈的。
如果谈广义的学习,老师们其实一直都在在学习的路上。主要表现在这些地方:
1、在思考中学习。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种指导就必须有价值。而有价值的指导,是经过老师深入思考、总结经验、查阅书籍得出的。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2、在听课中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听同行老师的课,也是学习。我们这里有规定:每周必听两节名优教师的课,做好听课记录,写出其优缺点和心得。
3、在教研活动中学习。学校每周有教研活动,每次活动三小时,听课,备课,做专题发言是学习。市区每学期至少组织三次大型的教研活动,或组织教材培训,或交流教育思想,研究教材教法。这是在更大范围内的学习。每年省里也会有各种学习安排。
4、听专题讲座学习。听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做讲座也是学习。我们这里每学期都有一两次这样的机会。
5、在听书阅读中学习。碎片化的时间,老师们通过听书软件听读经典名著。根据自己的爱好,远取的内容很广泛。
6、在旅游中学习。旅游时,与山河大地对话。山川形胜、风土人情、断碣残碑,都是学习的对象。
你好,我是山西书禹,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学习是相互的,特别是教师,应该把学习当成提高自身认知能力的必经之路。要想教好学生,自己首先要不断地,经常性地学习。不能抱着自己的老底子,老知识点,去教育学生。应该立足于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尝试,不断探究。现在的知识是不断的进步的现代化的知识,那么我们作为一个教师,应该让自己的知识面,不断的现代化,不断的去适应,现代的教学水准。
老知识传统的知识,我们不能忘记,必须传承下去。但是我们现在教授的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所以我们不能老用老知识,去掩盖我们自身知识增长的不足。老一代的教育家,陶行知,郭沫若,包括鲁迅等等,都是白天在教书晚上自己继续学习,还有我们现代很多老师和专家学者们,都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在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
只有你自己的强大,你才能培养出更加强大的学生,虽然老师很辛苦,每天需要上课,备课,听课,赛讲,还有学校安排的其他事务。还有家庭的事情,父母需要看望,孩子需要照顾,可以用作学习的时间的确是不多。但即使这样我们也应该抽出时间来,认真的把自己的知识和所传授的课程进行更新,进行发展。
有的老师比如教数学,上课十几年也就是拿的那本教案,就是那几套题,一届一届的去带学生。所以这样只是一种教学,对培养学生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应该很好地武装自己,把自己更加的充实起来。然后再去教学生这样我觉得就是真正的培养学生,培养对未来有用的知识型人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每一个老师应当尽到的责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因为长期的教学过程或许已经积攒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过去的知识未必再能适应新的教育内容,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很容易给学生留下疑惑得不到解决。
其次作为老师应当以身作则的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只要老师自己言行一致,自然可以去引导学生激励的进行学习。
学生是未来的花朵,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之中,老师的指引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自己的学识不够,又如何给予学生合理的教导,使他们去茁壮成长,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记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记录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3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