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方法经验交流材料书,记忆方法经验交流材料书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记忆方法经验交流材料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记忆方法经验交流材料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政史地生如何快速记忆?
政史地生科目,基础知识以死记硬背为主,依照教学大纲,各个知识点之间串联记忆。
政史地三科在初中升学阶段占比也比较大,占分大。三个科目中,基础知识占比比较大,主要考核的是基本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运用。结合以上特点,政史地三科知识点如何快速记忆呢?
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政史地,学的都是基本、入门,要想快速记性,首先要领会文章意思,理解记性。切记死记硬背,因为越往后学的内容越深,知识点更多,如果不抓住规律,是很难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让你死记硬背的,何况死记硬背忘记几率也是很大的。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背诵、记忆的核心是理解。一段文字,如果你不知道它在说什么,那你脑子里就会一团浆糊,不明所以,不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是解释,前后知识也难以贯穿起来。老师相对来说,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比我们深的多,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理解也要优于我们,他们在授课的时候,往往会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听课,通过听课来真正的理解,为后面的记忆打好基础。(老师混,当我没说)
2.以名词为核心划重点,构建框架。我一向认为高中知识,有其内在逻辑性,毕竟教编委也是和我们一样,喜欢有逻辑的东西。那么,我们就以每课为单元,思考此课之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框架(建议画出思维导图)
以政治必修二第四单元国际社会为例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先讲的是***国家,就提到了***国家的含义权利义务,后面就是国际组织,讲了分类和其中的重要组织,而这两个主体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他们都是国际社会的参加者。通过构建思维框架,迫使你主动思考,帮助你加深理解,同时,人的大脑喜欢记忆有规律的东西,可见的思维框架,比你记课本上一大段文字容易,可能花更长的时间,但是会有更持久的效果,毕竟记忆这些东西是为考试服务,只有理解的更深,考试才能更得心应手。
3.上面的思维框架形成了,你就可以自己慢慢背了,因为你的脑子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框架,所以不用看课本,你也可以大致说出书上讲的是什么,在车上等人,排队吃饭的时候,就可以想想所学内容
看客当年高考,政史几乎满分,地理有关黄道赤道角的计算题全部不会,最后文综也考了260多分,几乎跟县文科状元的文综一样多了。语文也考了126分,全县第三。可惜的是,当年特别不喜欢娘娘腔的男英语老师,英语最后一个月才开始猛补,最后只考了92,数学也没考好,100零几分。最后,只是上了个好二本的好专业。
这是最后高考的成绩,整个中学时代,政史地基本都是满分状态。这一点很恐怖,就连政治老师也很好奇,因为政治满分的很少。那我的政史地是怎么快速记忆的呢?
有人说,文科要先理解。理解之后再记就容易了。这都是扯!1+1=2,你理解了吗?你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啊!你管他为什么,只要你记住,再见了你知道1+1=2就行了。
你比如政治里的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就这6个字,你理解吧。别说十几岁的孩子,就是现在四五十岁的大爷们,能理解不?怎么的世界的本质就是物质的啊?那精神呢?
所以,不需要你去理解。你只需要记住重点,什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记住这些最基础的表述,就像记住1+1=2那么简单。所有的重点都要全部记住,一本书的重点,没有多少。一个章节的重点,也就是那么几句话!
所有的好学生,都是把书读到脑子里了。所有的中等生,都只是把知识点记在了本子上。什么课堂笔记啦,错题本啦,只要没有记进脑子里,统统都没有用。
整个高中三年,甚至包括初中,历史、政治书就那么几本。之前好像是总共11本,现在不知道总共是几本。一定要“以本为本”,就是以你的“课本”为“根本”。
不需要你自己去总结,按照课本的框架,把重点画出来。历史是从前到后,1840之前,1840之后,太平天国[_a***_]、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按照时间的顺序,需要你记的大事就那么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记忆方法经验交流材料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记忆方法经验交流材料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3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