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性学习论,指导性教学含义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指导性学习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指导性学习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模式是?
1、自考课程与教学论中罗杰斯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是人格发展。
2、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是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创立者。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为之心仪的教育目标是自我实现,“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自我实现。
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哪个更早?三种文化有冲突吗?
网友,讲的对;排列应:一、道,二、儒,三、释。谈;道教之祖,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相传;老子无世不出,上皇时,号:金关帝君。黄帝时,号:广成子。文王时,号:支邑先生。武王时,号:叔子。汉初时,号:黄石公。文帝时,号:河上公。可见道教之祖,老子的道亨之深。因些,道教第一,理所应当。
中国文化有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三者又相互融合。那么,在华夏文明中,那种文化产生最早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三种文化形成的时间及代表人物。
1. 儒家文化:出现于春秋时期,距今2500年前。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
2.释家文化:即佛教文化,在中国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距今1800年前。众所熟识的法师有玄奘法师、达摩祖师、六祖慧能法师。
3.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实,远在黄帝时代,就有道家文化形成的雏形,有学者证明黄帝和老子的文化是同一根源,一脉相承的。黄帝生活的时代为距今5000年前,所以道家文化应该形成于5000年前。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道家文化存在了5000年,儒家文化存在了2500年, 释家文化作用于中国的时间为1800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家文化在中华大地出现的最早。
中华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包容性。。 儒、释、道三家不是互相排斥、水火不容的,而是相互吸收、合作互补的。
1.儒家修身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个体而言,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就社会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
按其代表人在世时间讲,道教、佛教、儒家基本处于同一个时期。
其代表人老子出生最早,去世最晚;释迦牟尼出生晚于老子,早于孔子,去世早于老子、孔子;孔子出生最晚,去世晚于释迦牟尼,早于老子。
按在中国的传播,道家最早,儒家次之,佛家最晚。
按现在的观点,儒释道为一体,思想已经达到了融合。而实际上是,三家的倡导各有不同,但又不相互排斥。
对于受众来讲,基本是三家各有认可、各有影响,三教各尽所能,受众各取所需。
儒文化,明理治人事。
释文化,明尘世空脱红尘。
道文化,明贪欲绝俗事。
谁最早都明天道,孝仿天道。不好讲,因为儒释道三家都不是原创始人。都是从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而来。
易文化是传统文化万经之祖宗,可以说三家都是抄袭而来。
关于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哪个更早?三种文化有冲突吗?这三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各有各的思想学派,互相并存,互相触合,缺一不可。
那么中国文化,最辉煌灿烂的时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文化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那么何为诸子呢?就是以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荀子,邓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孙龙子等十来家重要学派。集一体的中国文化。
根据汉代历史学家刘歆《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分别是:
(1)儒家,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昌,“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这就是儒家思想,和孔子的思想核心。因为儒家思想是孔子创建的,是孟子继续发展的。他的成书年代至今约2500年左右。
(2)道家,以老子关于“道德经”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他讲究要顺民心,只有顺民心,才会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就是老子的哲学思想,也说明民心的重要性,逆民心而行,就会遭报应。他的成年代至今约5000年前了。
(3)佛家,佛家的基本教义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的,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真相的,是佛教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的修行是建立在(禅语)基础上的。
所以,从具体内容上看,这两大方面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
佛教具有,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槃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他的成书年代约1800年。
佛教,意译觉者,知者,觉,觉悟真理者意。亦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将宇宙万物皆看透的人就是佛。
佛教不是神,是神话传说,他是以觉和悟达到最高境界的。
人本主义教育家心仪的教学目标?
自考课程与教学论中罗杰斯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是人格发展。2、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是以人格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设计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创立者。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为之心仪的教育目标是自我实现,“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自我实现。
非指导性教学的学习观是有意义的经验学习
农历和阴历有什么区别?
农历和阴历虽说的是两个名称,但这两个历法是不能混谈不分,在许多人心里认为农历和阴历是一样的,那有哪么复杂。其实都在误会中翻着每天的日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到底怎么去区别它们。
首先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周期为一年,绕太阳公转时间约365.25.个太阳日为一周期,又把365分成大致相等的十二份,用月作为计算单
位
,来固定每月的天数长短几乎不变,只有再闰月年加一天,也就是阳历上闰二月。
阴历中的月就是我们看到月亮有圆有缺,也就是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大约29.5个太阳周期日为一月,与月挂时在地球能看月亮的圆与缺,一般在阴历十五和十六日月亮最圆,随后渐缺。月亮的圆缺决定了每一个月份,又每月有最长30天短则29天,这样一年12月推算354天或355天,这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365天相差大约十天,为了让阴历与阳历年份阴平衡走在一起,阴历十九年就有七个闰月来保持平衡运行,也就是人们所说三年一个闰月年,一年十三个月,共383天或384天,这就是阴历。
现在说农历,
农历分二十四节气,春夏秋冬节气变化分明,以五日一候,十五日一节三十日为一个节气,大致是每年立春时间是阳历二月四日,闰月后的一年为阳历二月五日。阳历闰月只有闰二月,闰月为二十九天,不闰月为二十八天。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5日,自转一周为二十四小时,与公转二十四节气相对应。
要知道人以食为天,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二十四节气他给了农作物栽种起到很大启示,所以有农历之说。
关于在民间有老黄历,也就是夏历,是从夏朝开始,里面溶进了十天干十二地支形成成周天六十甲子,分黑道和黄道十二宫,二十八星宿,周易八卦等,。年以十二生肖属相来轮流值年,值年的属相就是本年太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老黄历,或老皇历。而老皇历是夏朝以后经过历代朝政编纂,以后形成一个万善整体,每年由皇帝颁布历法,这样就称为老皇历了。
旧历公元1911以后使用一种名词,只到辛亥革命以后用的是公历,
来源于西方,当时孙中山先生特别重拜西方文化。中国农历这个名字来源于汉族,历法中有二十四节气,而西方公历没有完整二十四节气,只要有冬至,夏至,秋分,春分。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农历和阴历不同的来源,有所区别,由于阴历和农历一直与我们每天生活有着不可缺少的关系,所以把两者看成一体也是有道理的,但我们弄明白这些天文知识还是好的。做到心里有个靠谱的说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指导性学习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指导性学习论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3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