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学习资料,苏轼学书历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轼学习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苏轼学习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苏轼书法从哪帖入手?
学苏轼书法最好从他早期的作品入手,比如《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北游帖》等等。之后,再学《黄州寒食帖》,这样入手,效果会比较好。
学书法,开始应先从技法入手,又“技”而后“道”,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是苏轼书法的代表作,也是灵感突发时的书法作品。这样的作品,往往“道”大于“技”,不好学。所以,新入手学苏轼书法的,不建议学。
怎样评价苏轼的一生?
林语堂: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刘安世: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信。
黄庭坚:①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②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 ③真神仙中人。
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范祖禹:苏轼文章为时所宗,名重海内,忠义许国,遇事敢言。如轼者,岂宜使之久去朝廷?
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王直方: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
王灼:东坡先生以文章馀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或曰:“长短句中诗也。”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若从柳氏家法,正自不分异耳。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虽可笑,亦毋用笑
大才子苏东坡的精彩人生是怎样的?
大才子苏东坡的人生确实很精彩,但因限于篇幅,简述如下: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都叫他苏东坡,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代杰出的作家。
仁宗嘉祐二年,他才22岁时,就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当时,北宋的社会矛盾已经尖锐化,王安石变***在酝酿,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革新与保守两派的政治斗争也日趋激烈。苏轼早年是站在大地主、旧官僚一边的,他的政治主张比较保守。神宗熙宁初年,王安石开始大力推行新法的时候,苏轼却提出“杰人心、厚风俗、存纲纪”,主张维持现状,反对变法革新。在新党在朝当政的局面下,他被放外任,出为杭州通判,以后又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刺史。神宗元丰二年(1074),又因做诗讽刺新法,为御史何正臣等所弹劾,被捕入狱,这就是所谓“乌台诗案”。苏轼是针对新法推行中的某些弊端而发议论的,但他没有分清主流与支流,至少也说明了他对心法认识上的片面性。后来被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哲宗元祐元年(1086),高太后听证,旧党掌权,苏轼被召回朝廷,任翰林学士。此时,由于多年任地方官,对民情有所了解,他的政治态度也有所转变,故而又不满司马光等人把新政一律废除的做法,主张应该对新法“较量厉害,参用所长”。旧党不能见容,于是自请外调,先后任杭、颖、扬、定等州的刺史。绍圣元年(1094),哲宗亲自执政,新党再度上台,苏轼被列入“元祐党人”的名单,先贬至惠州,再贬到遥远的儋州(海南岛儋耳)。1100年徽宗继位。始召赦还,次年去世于常州。諡文忠,有《东坡七集》。
苏轼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文学创作之外,他还擅长书法、绘画,也是一个艺术家。就一个文学家来说,他在诗、词、散文各方面又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在词的方面尤为突出。他是我国文学史、艺术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轼学习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轼学习资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48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