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学习资料,避雷知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避雷学习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避雷学习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避雷分类怎么规定?
3.0.1 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3.0.2 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1 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火***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 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3 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3.0.3 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2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注:飞机场不含停放飞机的露天场所和跑道。
3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避雷分类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结构等因素来规定的。一般来说,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建筑物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根据建筑物的类别和高度,规定了相应的避雷等级和避雷装置的要求。此外,建筑物的结构和周围环境也会影响避雷分类的规定。避雷分类的目的是确保建筑物及其使用者在雷电天气中的安全,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您好,避雷分类一般是根据雷电防护标准来规定的,具体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的规定方式:
1. 雷电防护等级分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重要性,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等级,通常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I级、II级、III级和IV级。
2. 雷电防护区域分类:将建筑物内的各个区域根据其对雷电的防护需求进行分类,通常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A区、B区、C区和D区。A区为最高防护区域,D区为最低防护区域。
3. 雷电防护设施分类:根据不同的防护等级和防护区域,规定不同的雷电防护设施的配置要求和防护措施,包括避雷针、引下线、接地装置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雷电防护的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规定应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遵守。
什么叫避雷?
避雷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措施,躲避因为雷电而产生的对人体、建筑等的危害。
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雷击是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设备、房屋设施的损坏,而且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甚至还可能伤害人、畜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避雷器都是经常***用的避雷装置。一套完整的避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上述的针、线、网、带都只是接闪器,而避雷器是一种专门的避雷装置。详细介绍了雷电的成因、种类、危害以及避雷的措施、装置、误区和人身避雷。
避雷针是如何避雷的?
在雷雨天气,高楼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所以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
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
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电荷,所以,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
这样,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使其不对高层建筑构成危险,保证了它的安全。
按我国统计的雷电流幅值最大约为300 kA,其对应的雷击高度为408 m。取雷击定位高度为400m,可得出不同高度避雷针的保护区和散击区的地表半径见表1。
我国旧式民房一般高度在10 m以下,避雷带和避雷网的高度与房高相同,安装的短针防雷其高度为1~2 m,它们引起的散击现象不明显;高耸建筑物和高架避雷针引雷招致雷击率增高和存在散击区。
我国防雷学者历来不主张用高架避雷针保护建筑物,主张用屋顶短针和避雷带防雷就是考虑了既能发挥它的引雷作用,又避免增加散雷区。
向左转|向右转
扩展资料:
一、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避雷学习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避雷学习资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4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