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脱节,理论指导实践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脱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脱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严重脱节是什么原因?
你好,我是某本科高校教师,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大学理论知识和工作社会实践有部分是不脱节的,脱节的占2/3左右,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学校本身原因,也就是教育体制原因,大学是科研立项之地方,尤其是本科高校,老师都在搞科研,带着学生都是搞科研,学术理论研究。
二是学生本人原因,大部分学生生活优质的社会年代,已经没有压力,每天上完课就是打打游戏,谈谈恋爱小树下搂搂抱抱,根本不考虑出去参与社会实践生活***(部分学生除外)。
三是社会企业原因。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对在校生要求比较高,例如他们要全职不要***,学生本来就是以学业为重,根本不可能做到全职工,再次,学生有的课特别少,企业也是排斥。
四是教育体制,这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不说好坏,至今没人说好坏,你别说是普通本科生,就算是博士出来,他也不一定有工作经验,只要没有工作经验,掌握的理论都会与社会实践工作是脱节的。大学的培养表面上是理论知识,实则不然,大学培养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办法的能力,所以大学生毕业生虽然对社会实践不懂,但是他有这个思维,你可以培养,多教教他他学的很快。
五是大学老师的问题,大学老师天天呆学校搞科研,而且大学不像初高中累,所以老师们上课也自由,上班时间也自由,除了搞科研勤奋以外,其他的都比较懒散,部分大学老师对每年教学生的ppt知识点不加以更新直接教下一批学生,虽然时代每天都在变化,知识点都在更新,可是老师们还是停留在过去。例如现在的很多教科书更是扯淡,尤其举例的数据,大多停留在90年代的数据,稍微好一点的停留在2015年以前,可是现在都2018年了,一年一个样,之前的数据根本无法站稳脚跟,容易误导学生。
表达不周,望仅供参考。若有高见,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旨在改变什么的状态?
当时我国教育界对职业教育特殊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问题。为改变这种状态,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目的是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脱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脱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5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