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经验交流分享,股权激励经验交流分享材料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股权激励经验交流分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股权激励经验交流分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同职位的员工如何进行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的岗位必须是需要长期沉淀且替代性很差的岗位,替代性越差越要激励,没有替代性的岗位不予激励。还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确定是否给予股权激励。股权激励规则不对内对外公开,由董事会掌握,给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自由裁量权。
股权激励本质上其实是员工分类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员工和股权大体可以这样划分,
首先是干部队伍,这是组织的运营核心团队,股权是他们的试金石,所以这个群体在股权激励中是优先保证的,而且要多数人进入到顶层的股权体系中的。具体可以是少数高管自然人持股,进入股东会和董事会,多数干部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持股。
其次是后备人才梯队,这是公司的新生代,股权对他们来说比起干部队伍要差一些,吸引力和重要性也随之降低,对这批后备骨干更应强调现金激励而不是股权激励,少量的股权加适量的现金会更适合他们。
最后是全员持股的问题,全员持股看上去很好看,实际上意义不大,全员激励等于没有激励,但是如果有空间有政策,还是可以适当推动一下的。
股权激励在很多公司都在运用,也是很多老板激励员工的法宝。但是如果股份的授予,分配不合理,最后不但没达到激励效果,反而会造成员工互相之间不满、受到排挤、或者故意制造障碍。更有甚者,还会背后利用拥有的股份的权利给企业设置各种障碍,阻碍企业的成长。
最后的结果不是分崩离析,就是面和心不和,违背了激励的初衷。
股权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在这里只能简单的谈谈,和大家一起探讨。
首先员工不但要区分新老员工,还要分不同的层级。一般惯常的***用的方法是,对中层或者中高层的员工,一般***用合伙人股份制,这实际上是项目合伙人股份。也就是没有原始投资,所有开展业务的投资由企业本身负责,亏损也由企业承担。作为合伙人只需要贡献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保证利润创造,最终获得利润分红。这样的合伙人股份制只适用于老员工。不适用于新员工。
对于高层员工来说,一般会***取期权股份的授予,但是都属于期权,所谓期权,就是要到期才能行权,才能获得股份的实际拥有权。而且这里面有两种方式授予。一是员工直接不需要付出股权拥有的成本,由企业直接授予,到期如果达到某种目标,即可获得所有权。从授予到获得所有权期间,同步按照比例分红,形式分红权。二是员工可以按照期权股份设定的行权期限,由员工自己出资分期按比例来购买股份,逐步获得所有权。其资本来源可以用自己的钱或者企业的分红转变为股份购买资金,来逐步购买。
至于不同职位,这个如果非要有个规律或者固定的公式的化,则可以按照(职位系数+工作年限系数+能力增长潜力系数+价值创造系数)X工作岗位分配系数=股份分配系数。其中的价值系数可以用财务计量的方式来进行核定,具体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超额利润激励法和在职激励法。什么意思呢,就是设定一个利润目标超过目标以外的部分,拿来分。就叫超额利润激励法;在职股激励法针对不同的岗位,在公司任职就有分红,离职就没有了。超额利润激励法和在职股激励法,这两个都不是涉及到公司实际的股权,还是虚拟的股权激励。虚拟的股权呢,只有分红权,没有投票表决权。
其实员工看重的是分红权,就像当年土地改造一样,我们农民是希望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不是土地的所有权,我们要设计股权激励方案,一定要先从虚拟股逐渐过渡到注册股,这样的一个过程。
员工流失严重,股权激励收效甚微,如何才能留住人才?
至本股权激励答:你好!股权激励确实是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工具,但它不是一用就灵的灵丹妙药。要想让股权激励发挥作用,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
至本咨询认为股权激励成功的前提条件就是“明君贤臣”。明君指的是老板,他必须拥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承认并尊重知识人才的人力资本价值,愿意构建开放、共享、平等的合伙关系。老板还要拥有识人的能力,能够鉴别出核心价值观认同,人力资本突出的员工。从合格的股权激励对象看,他们必须是核心价值观与老板高度认同,人力资本突出的员工。只有这两类人碰到一起,股权激励才会发挥核聚变!
关于如何成功实施股权激励,请参考至本咨询发表在今日头条上的文章《中小企业如何设计出管用的股权激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股权激励经验交流分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股权激励经验交流分享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nbtw.com/post/9409.html